鸚鵡螺 (圖+影片) - 國內首例 生物奇蹟 鸚鵡螺成功孵化
鸚鵡螺
國內首例 生物奇蹟 鸚鵡螺成功孵化
遠古生物「鸚鵡螺」,孵化後平均存活率不到千分之一,遠雄海洋公園完成國內首例成功孵化,從產卵到孵化需歷經超過三百六十五天,因為鸚鵡螺的生態研究仍有許多未解謎團,包括國立海生館、日本鳥羽水族館、國立東華大學均派員觀察、研究難得的生物奇蹟。
從產卵到孵化需超過365天
遠雄海洋公園總經理吳方榮指出,「鸚鵡螺」的生態長久以來一直是個謎團,在一九五○年代,美國開始發展核子動力潛艇,首艘就命名為「鸚鵡螺號」,因為它是大自然中最早出現的天然潛艇。
遠古生物「鸚鵡螺」,孵化後存活率不到千分之一。
人類打造潛水艇,就是模仿它在水中浮沉的原理,一般的海螺或蝸牛具有左右不對稱的螺旋形貝殼,且內部沒有氣室隔間,但「鸚鵡螺」具有左右對稱的螺旋形貝殼,且內部隔成一間間的氣室,各氣室間有小管連通,為什麼會演化成這樣的構造?目前仍是謎團。
「鸚鵡螺」與剛孵化的「小鸚鵡螺」。
至於「鸚鵡螺」繁殖的環境條件,至今尚未能數據量化,導致成功繁殖及孵化率極低,香港海洋公園在二○○五年曾有產卵紀錄,但最後宣告失敗,目前只有日本鳥羽水族館在一九九五年孵化成功,海洋公園專業團隊以不到兩年時間成功孵化,日本的水族館已表達合作交流意願。
吳方榮說,在孵化的三百六十五天中,需廿四小時不間斷嚴謹控管孵化環境的水質、水溫、水流及海水密度等條件,終於在廿一日孵化成功。
但孵化後面臨棘手的難題,根據鳥羽水族館研究發現,鸚鵡螺孵化後一百天內仍處危險期間,有許多個體會死亡,從產卵到孵化後的半年內,生存率不到千分之一,死因均是突然不進食而死亡,死亡謎團迄今仍未解開。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30/today-life11.htm
鸚鵡螺寶寶誕生 存活率千分之一
花蓮縣壽豐鄉遠雄海洋公園水族館成功孵化1隻鸚鵡螺寶寶,由於鸚鵡螺屬卵生,工作人員也搞不清楚館內5隻大鸚鵡螺,誰才是小鸚鵡螺的「正牌爸媽」。昨天是元旦連假首日,許多小朋友入園觀賞鸚鵡螺,好奇地問:「牠們吃鸚鵡嗎?」
遠雄海洋公園行銷企畫副理郭宗旻表示,鸚鵡螺因外殼顏色、造型長得像鸚鵡嘴巴,才會叫鸚鵡螺,平常吃甲殼類的蝦、蟹以及底棲性生物,昨天中午工作人員前往餵食,原先一動也不動的鸚鵡螺看到食物上門,立刻露牙取食,民眾看得驚呼連連。
遠雄海洋公園指出,從化石的研究得知,鸚鵡螺的歷史可追溯到後寒武紀時代,鸚鵡螺從出現到現在,牠的型態幾乎都沒改變過,所以被生物學家稱為「活化石」,然而鸚鵡螺種的數目從中生代前期就一直減少,至今只剩4種及2亞種,這些「活化石」可說是相當珍貴。
鸚鵡螺寶寶僅爸媽的百分之1大。
遠雄海洋公園水族館理科副科長邱盛能表示,鸚鵡螺平均存活率不到千分之一,且一年只產一次卵,此外,從產卵到孵化期需花上10到12個月。
換句話說「這5隻年約10歲的鸚鵡螺為了當爸、媽,已經努力了近1年時間」,本月21日終於成功孵化出鸚鵡螺寶寶。
孵育人員邱盛能說,園區為了孵化鸚鵡螺,曾多次跟日本等成功孵化鸚鵡螺的國家聯繫,由於鸚鵡螺住在深海裡,人工飼養要打造天然深海環境就是一大困難,例如水溫需控制在攝氏20度,酸鹼值也需控制在PH8.1左右,而鸚鵡螺在孵化後100天內,仍處於危險期,隨時會有死亡可能,因此還得持續嚴加守護。聯合新聞網
影片: 鸚鵡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