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威伸 捨百萬年薪當農夫
陳威伸 捨百萬年薪當農夫
陳威伸 捨百萬年薪當農夫
鋤起草來動作俐落,66年次的陳威伸,正是是這座農場的主人,頭蓋下的臉,卻給人一股不協調感,問題就在外型顛覆印象中農夫給人黝黑感,陳威伸太白了!但陳威伸說,3年前比現在更白,因為那時候的他,是一般人口中的電子新貴。
陳威伸:「當你所有東西是數據化,你追求的東西,以績效來掛帥的時候,你人跟人接觸,很難用一個數字來做計算,那這一塊我覺得在半導體大家會忘記,就會看數字,這是迷思啦,我覺得這是迷思啦,但就農業的部分,這一塊我覺得是被放的很大,我覺得那其實滿快樂的。」
畢業後就進入電子業,但就在5年多前,他回頭檢視20幾歲的自己,發現除了數字外,找不到意義,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被老闆罵、被客戶罵,一次因緣際會,在朋友邀約下,參加漂鳥計畫,那20多天的農業訓練課程,居然改變了接下來的人生。
陳威伸:「今天在電子業,大家覺得是交朋友也好,它多了一個利益,很重的一個利益在裡面,包括客戶,要跟他深交為朋友,其實困難度是有的,同學的小孩子之類的,不會讓我們去玩、不會讓我們去抱,我覺得那是身上的一個磁場,一個一個銅臭味。」
開始厭倦無塵室的爆肝生活,陳威伸先請長假,到加拿大開始半年的遊學,就在這個時候,不斷思考想要什麼樣的日子,也讓他做出決定。陳威伸:「我喜歡跟人接觸,我喜歡交朋友,我或許用什麼樣的方式,找到以前大家很快樂,交朋友的模式,那在農業,我覺得找到了。」
陳威伸:「我跳進來做這個產業,我focus在人,我是因為想要互動,想要單純的那種感覺,進來做這個產業。」
就 這樣,2009年底,在大溪租地開始田園生活,由於他理想中的農場,是可以讓朋友帶著小孩,來開心採果、體驗自然,所以一開始就設定做有機,不灑農業,也 因為希望朋友累了,能有個地方談天說地,還蓋起咖啡廳,從無塵室走進溫室,第一個不贊成的,就是家人跟親友。陳威伸:「我覺得他們也是,在看戲的成分居 多,就想說你應該活不下去,就把錢揮霍完,就會乖乖回去上班,就不要在那邊五四三。」
但陳威伸可不是莽莽撞撞,一頭熱的栽進去,而是經過精算,他分析自己不是農家第二代,不管是背景或農業技術都趨近零,想要活下來的唯一方式,就是把農業當成「創業」,從作物到市場面,都用電子業建廠的角度思考。
陳威伸:「(選擇)種植半年就可以開始獲利,還是說種植2、3個月,轉成現金流在run的,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是農夫界裡頭最低階的生物叫佃農,所以我們沒有相關的土地,可以讓我揮霍,我後來就選擇短期類的作物。」
投 入前仔細觀察過大盤,他要找的是價格穩定的短期作物,發現草莓符合需求,考量到草莓是冬季作物,於是規劃冬天種草莓,夏天種香瓜,既然種草莓,但陳威伸卻 捨棄,有群聚效應的苗栗大湖,而是比較偏北的桃園大溪。陳威伸:「我那時候只有想到內科、竹科,(大溪)是在中間,那我靠近北部,我是可以找一些公司行 號,比較方便。」
草莓嬌貴,不耐久運,他認為產地一定要離市場近,但既然在北部栽種,就得考量到氣候,跟一般農夫不一樣的是,一開始就砸大錢,花好幾百萬蓋溫室,因為這是 為了活下來的不得不。陳威伸:「北台灣下雨天,下雨天太多了,對,那他不用溫室的話,溫室他最起碼有做到一點點保護,一點點保暖的效果,那植物一定需要 熱,那再加上下雨天的時候,雨越多的時候,對植物是越不好。」
除了防雨外,還有個目的是延長產季,當競爭對手已經沒水果可賣,而自己還在出貨,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陳威伸:「4月下梅雨季,梅雨季的時候,我的草莓有溫室頂住,我不怕雨,它可以採收到5月、5月中,那去年母親節的時候,我們家的草莓是奇貨可居。」
不像苗栗大湖草莓種在室外,可以靠風力傳播授粉,溫室草莓只能夠養蜜蜂。陳威伸:「因為我們今天是溫室,是密閉環境,那風是不大會進來的,所以我們只能透過蜜蜂來授粉。」
原以為設想周到,到頭來發現只算到冰山一角,因為比起傳統作法,溫室有機草莓,連最簡單的黴菌防治,都有困難度。陳威伸:「叫果腐病,身上已經長黴了,(溫室)濕度會相對高,變成高溫高濕的狀況,溫度高對植物在冬天對植物是好的,可是濕度高,它的黴菌會衍生的很快。」
有 機免不了病害,第一年的草莓產量,達不到經濟規模,不足以應付開銷,於是隔年又做第二次投資,這回種番茄,因為番茄跟草莓病害不同,可以一塊種,相輔相 成。陳威伸:「中南部的會在12月左右開始產出,我們的溫室會11月左右,就可以產出,因為南部是因為有雨季,9月雨季過後才會開始種,可是在溫室沒有這 樣的問題。」
但人算不如天算,11月歡喜收割,但12月番茄患了青枯病,枯萎一整片,有機夢再度遭受打擊。陳威伸:「應該還有兩區可以採,這應該還有一點量,最起碼自己吃也吃飽一點。」
無 奈歸無奈,還是只能痛定思痛,陳威伸發現比起電子業,農業無法掌握的變異數更多。陳威伸:「後來才發現到農業不能用數據來算,數據可以算肥料,可以算什 麼,但是你對於產出、output的部分,很難用數據去精準抓出來,就像在電子業、半導體,它良率可能93%、87%、65%在抓,65%那可能就倒掉 了,但就農業部分,你有60、70就了不起。」
有機的隱憂可不只病害,還有蟲害。陳威伸:「小鳥對我們來說是害蟲。」
鳥 吃了一半,剩下部分不能賣,再加上第一年種出來的草莓,跟蔓越莓一樣小,跟大家愛吃的飽滿草莓差很大,只好動腦找出路。陳威伸:「當你產品滯銷的時候,太 小,沒有經濟價值的時候,你就可以有兩個選擇,要就丟掉,要就做加工品,你丟掉其實都是自己種出來,自己小孩把它丟掉,那種感覺是不好的。」
除了草莓果醬外,陳威伸還學會做草莓塔,一來解決有機水果形體小、賣相不好的問題,二來也算開源增加收入,此外,還從其他管道下手,多方出擊。陳威伸:「我這邊是台達電子,對、然後就是說明天一定到、內湖一定到。」
陳威伸:「做這個產業最重要就是服務,我的服務是取決在機動性高,我們不收運費,我跟客人講,妳不用付那個運費,最起碼你跟其他家比起來,實際面你就大概打8折了。」
即便如此,還是無法打平,所以第二年開始,陳威伸在產季間空檔,種起蔬菜。陳威伸:「營收不夠,真的不夠,因為草莓、番茄是季節性產品,你一個農場要維持每個月要有營收,撇開草莓、番茄這個時間點,我還是要想辦法活,我們一定是多角化經營。」
從 農夫到送貨行銷,全都一手包,睡不到6個小時,再加上不懂出力,讓身體再也「ㄍㄧㄣ」不住,住院開刀。陳威伸:「(客人)帶著所有的設備到我家喲,因為我 們家也沒有鍋碗瓢盆,來我那邊煮給我吃之後,他們4個再把它整理得乾乾淨淨,只差沒有拖地而已,在我很低落的時候,這塊是支撐我一個很重要的媒介。」
農 業讓他歷經高低起伏,卻也帶來意外之喜,咖啡廳的一隅,一張張的照片,都有個難忘故事。陳威伸:「這些都是農場在經營的時候,來幫助過我最重要的朋友,我 一直很FOCU在人,就是這樣,其實他們只是覺得,朋友之間互相幫忙,沒有什麼利害關係,我那時候完全是零,他們就過來幫忙,農業是立國之本,那立國之本 是靠什麼,是人去做出來的,這一塊是最可以展現,找到人情味的地方。」
過去追求數字,到現在發現數字外的「意義」,儘管這過程走來跌跌撞 撞,好幾回都想放棄,就算現在好不容易勉強打平,但嚴格來講,還是沒法完全回收。陳威伸:「比方說種失敗了,做農業很多東西種失敗了,我下次要怎麼做,我 要做到好,我一直在成長、一直在挑戰,這是對自己再往上爬。」
但跟過去一塊參加,漂鳥的同學相比,像他這樣毫無農家背景,還能存活 的,10個中也只剩下1、2個。陳威伸:「我真的覺得,我可以存活下來的一個點,是我彈性夠,就像我第一年種出來的,種出來的那很感動,可是我今天種出來 的東西,不符合市場上販售的價值的時候,我還是要想辦法賣。」
但他也坦承,農場小、生產的量有限,要是瞬間來客數暴增,也應付不來,所以 只接受預約或團購,盼揮汗種下的結晶,能打動識貨的人,細水長流。陳威伸:「我們在賣,在販售的是這個生產的過程,所以我才跟我們這邊客人說,你相信我, 相信我的生產過程,再來買我的產品,我不會care多少人來買我的產品,我們也做不了那麼多。」
每一天太陽都會東昇,陳威伸這樣告訴自己,要抱持樂觀、向前進,他還在黑板寫下「不能接受未曾努力過的自己」,好時時警惕,在這條有機路上,還要繼續拚搏下去。TVBS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