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蒙晰 安以軒 - 上海電影節安以軒被封口 主持人張蒙晰嗆:台灣來的不說






張蒙晰


張蒙晰 安以軒 - 上海電影節安以軒被封口 主持人張蒙晰嗆:台灣來的不說
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式雖邀來各國影星助陣,但紅毯主持人劉儀偉、張蒙晰表現超落漆,不僅認錯多位藝人,見到鄭元暢、楊祐寧更是傻傻搞不清楚。另安以軒登場後,張蒙晰竟脫口而出:「台灣來的不用說!」引爆失言風波。
安以軒昨(14日)攜手香港導演吳思遠出席開幕式紅毯,一身白色長禮服散發出空靈氣質,但受訪時卻受到不平等待遇。主持人先是訪問吳思遠,隨後介紹安以軒,此時專業主持人應讓她向群眾打招呼,不料女主持人張蒙晰快手搶走麥克風,嗆聲:「台灣來的就不用說了!」


▲張蒙晰(右)不讓「台灣」女星安以軒發言。(合成圖/擷自安以軒、張蒙晰微博)

她脫序行為引來滿天謾罵,連大陸網友都看不下去,痛批張不尊重藝人,直酸:「以為電影節是妳家辦的啊?」要求張蒙晰出面道歉。事後安以軒心情沒受到 影響,一口氣在微博Po出多張美照,事業線在特殊拍照角度下曝光,美貌贏得粉絲讚賞,也建議她放寬心,安則抱怨:「一整沒有吃東西……好餓呀!!拍照會飽 嗎?」


▲安以軒露出事業線。(圖/擷自安以軒微博)

稻田裡的餐桌 廖誌汶 - 小創新稻田裡的餐桌 -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

 

 

 

 

 

 

稻田裡的餐桌 廖誌汶 - 小創新稻田裡的餐桌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

 

 

業者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love2fruit

梅雨季天公不作美,宜蘭田間還是來了2、30位訪客,穿起雨衣、打著傘,踩進泥巴地裡,實在不是風和日麗,播種、收割的好天氣,但廖誌汶辦的這場拜訪農家的活動,風雨無阻。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通常,如果是體驗型的活動的話,我們還是會辦啦,因為其實農民就是靠天吃飯嘛,那感受一下颳風下雨的時候,他其實本來就應該有這 樣的狀況,讓他體驗真實狀況,而不會特別去安排,只有這樣可以做,這樣不能做,因為,那不是真實的東西,那如果消費者面對的東西,不是真實的狀況的時候, 那其實我們體驗等於一點用都沒有。」

帶人來體驗一堂認識田野的課程,這一年多來,從台北回到故鄉的廖誌汶,在農村和都市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他(農人)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那我們的角色會透過一個比較有趣跟比較行動化的概念,把消費者拉來這邊,最直接的認識這一些 農民跟產物,還有農村的美好,但是我想最重要的角色,還是在於說我們知道怎麼樣去理解消費者的語言,還有了解農村的語言,因為我本身是農家的小孩子,所以 我在農村跟這些長輩或者是婆婆媽媽的溝通是很清楚的。」

廖誌汶是農家小孩,上台北打拼多年,離鄉背井、出外闖蕩的日子,他進了音樂圈,直到現在還保有份配樂工作過生活,只是這幾年每次回老家,廖誌汶都有種落寞。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有一天過年的時候,也是過年回來的時候啊,想找朋友聚一聚、同學聚一聚,發現找不到人,因為就不是去大陸工作的,就是留在那邊 的,或是美國的或是在越南的,就已經出國了,或是甚至就已經移出去的,不再回到宜蘭了這樣,那就滿感慨的啦,那所以就有一個念頭,我想回來嘛。」

不希望綠油油的稻田、辛勤樸實的農家,隨著人口外移失去往日風貌,雖然很想回老家發展為家鄉做點事,但,除了當農夫,廖誌汶更想找到新的可能。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有一次,我就幫我堂哥,想說幫他賣,他是種文旦的,他在宜蘭,那宜蘭的文旦其實不若南部的那麼有名嘛,那我想說那我要幫他,想出 一些方法來賣更高的價格,而且要把它賣掉這樣子,所以我就想一招,只要跟我買柚子的人,我就幫他寫個祈福卡,希望這個柚子跟他的這個就是幫他祈個福這樣 子。」

廖誌汶想到柚子的諧音就像「佑子」,有求子的祝福,經過網路行銷,堂哥的柚子快速賣出了比原來還多四倍的價格,後來,又有草莓農向廖誌汶求助。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就帶一票人過去這樣子,結果發動就是在網路上竄開來了這樣子,然後結果就幫他種了好幾分地就對了,然後就省了很多工錢,然後發現這樣子就有正向的東西,農民其實很缺工,那不如把這一些就休閒的這個人口拉到這邊。」

幾次幫忙行銷農產後,廖誌汶發現,農家長大的他有久居都市的經驗,剛好可以成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譬如說,你們都很討厭把手弄髒對不對,沒有彎腰的動作的時候,你就要講清楚,你看這時候只有農民在彎腰而已,你們這些畜牲,不知道在幹嘛,還已經在講,還不動。」

詼諧的虧一虧遊客,其實是想多拉近點都市人與農人間的距離。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你們是付錢來的耶,趕快把這塊地挖完,還有草要除完才能回去。」

願意讓都市人花錢來學種田,幫農人種田,他把自己行銷農村的經驗,變成一堂課,報名來參加的大多是農產品的行銷人員,或是家中務農打算回鄉的第二代,或者有意接觸農村,需要多些知識、經驗的年輕人。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這一片就是你們種的東西,可是呢,不會給你們吃到,不好意思,你們要去別的地方採,因為很多人,台灣的那個速食文化太習慣,好像 我馬上做就要馬上有所得,那這樣的思維模式是我們在農村裡面它沒辦法的 ,因為它就是要時間去成長,它就是要時間,也許它就會全部失敗掉,也都有可能,所以這個故事要跟他們講,不是我要種,種完之後呢,都沒東西。」

農家靠天吃飯,農作長成需要用心培育與等待,這都是給消費者的教育,幾場行銷農村的經驗過後,廖誌汶發現農村想要被看見,有些觀念也需要被教育。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一般農家他們很好客,所以你在農民那邊拜訪,或是一些地方協會組織拜訪的時候,他們都會拿很多很多東西給你吃,什麼東西,就這麼 大壺這樣子,可是根本吃不完,因為消費者目前的飲食習慣裡面,並沒有大量飲食的習慣,所以他們就會覺得這麼多東西,然後,看起來價值性就不高。」

怎樣讓農村和農產品更精緻化,利於行銷,廖誌汶就帶大家實地看他的點子,把農村的地景環境、文化、生活風格和人情味,用文創做包裝,理論和實務並重的教給人。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我跟各位講這個,這個東西在那個老街賣好像是2百元到150元左右,但是我跟農夫買的時候,這個東西六百元,那為什麼我會用這個價格跟他買,甚至跟他買賣,為什麼。」

手上一個農家常見的水瓢,廖誌汶曾把它賣得很高價。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它是一個天然資材的工具,很重要的元素,天然資材它壞掉就有機一個,它就消失了,不會像塑膠的東西它一輩子就卡在那一邊了。」

賣的是環保、天然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廖誌汶認為提高農產品的價值與價格,背後關係著農作和農家的生存。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如果你們可以一人買一瓢,或是說全台灣的一個家庭都一人買一瓢,這回去那我們的瓠瓜就有救啦,不是嗎,對不對,我們農民就不用因 為說那個瓠瓜不好吃,還要去找新的品種來種,種出來的東西又大家都搶種,這是最傳統的瓠瓜,那種花紋的,那種瓠瓜難吃得要死,但是它可以產生不同產值,所 以我們貴不是問題,是你怎麼解釋這產品的價值,而且讓消費者願意去買單。」

讓消費者買單的當然還有美美的照片,隨手拾起田裡的一片樹葉、野花,就是妝點,讓大夥練習在天地間展現視覺,把這次的主題,農家為保存食材而來的醃漬物金桔、醬瓜、豆腐乳等等,練習拍出吸引消費者的樣貌。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擷取自己的角度,任何元素這邊都有。」

這次課程的壓軸,稍早雨中下田採回來的蔬果,廖誌汶已經先請農家幫忙汆燙過,每一位參加活動的學員都要把這些農家當令的蔬果玉米、南瓜、筍子等等,搭配今天的主題漬物擺出一盤美味。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醃漬的東西,其實這每個都可以加看看,你可以吃看看每個口感,你覺得好的,那就這概念就像我們吃漢堡,吃那個熱狗一樣,隨便要加 什麼隨便你,概念是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用的東西就是我們當地最盛產的小黃瓜,用這個概念把這個食材做一個推廣跟消化掉。」

廖誌汶教大家推廣農產要配合時節、注重賣相。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所以我們把東西做得很漂亮,也是幫助農產跟農村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為很醜就沒有要吃嘛。」

直到把一盤自己親手下田摘採和擺盤的料理端上桌,雖然下著雨,農家的屋簷下還是能舖上長條桌和白餐巾,在天地間吃一頓燭光晚餐。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因為,我想今天最大目的不是來吃這頓飯的,而是來生產這頓飯的過程。」

過程中被雨淋成落湯雞,還得自己動手做,但體驗的經歷會化成許多豐富農村的靈感,這一年多來,廖誌汶已經辦過上百場這樣的活動,把人從田間帶上餐桌,最盛大的一次,一張綿延的長餐桌曾在田間坐了兩三百人。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大的他們都會很驚豔,哇,這排場太壯觀了,因為我們一般在做外燴不會像坐都是圓桌麻,可是我們是拉一個長桌,然後我們都把把我們的桌子做一個造景、做一個佈展的方式,去呈現那個整個的氛圍,所以來賓他們不只來吃一頓飯,而是參與一個行動藝術。」

吃只是一個吸引人來農村的方法,各種在田間的餐會都是一次為農產找銷路的好機會。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它的整個水田,像鏡子一樣的東西,那我們就邀請來賓在12點的時候,在跨年期間,在田間的小路,在田間這樣子吃火鍋、吃麻辣火 鍋,麻辣火鍋比較比較暖身一點,然後,我們會用一些投影的裝置啊,讓它在水田裡面啊產生一些很魔幻的感覺,然後我們希望其實說就是有時候辦太多這種放煙火 的跨年晚會,你過久也蠻無聊的,不如把這樣的一個活動,你本就有一個這樣的想法,想去跨個年的把這樣的想法移到農村裡面來,去做一點新鮮的體驗的時候,其 實它也是一種不一樣的記憶啦。」

擺在大自然裡的餐桌,有蟲鳴鳥叫,能享受夕陽、月光,不只田間,哪兒有好農產需要行銷,廖誌汶一一拜訪說服農家,讓他把餐桌搬到那兒。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那我們曾經在外傘頂洲辦過,那這個這個島、這個沙洲,它是很特別的,只要它那個退潮的時候它才跑出來,漲潮的時候全部淹掉,所以 我們要算準時間跟潮汐啊,就把物資跟人員跟餐點全部送上去,它難度很高,那可是我們印象很深刻,因為外傘頂洲是一個即將消失的國土。」

農村裡即將消失的、寶貴的,廖誌汶都想讓多點人看到,他還曾經把企業的親子旅遊也帶進了農村,但不單單只是為了吃。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所以我們把像宜蘭的冬山鄉的梅花社區那邊,就把整個 整個那個村落幾乎都快租下來了,然後我們讓來賓他們去彩繪,讓小朋友去彩繪,那我們用粉筆,用那個粉筆彩繪,就是那個環保粉筆,所以畫完之後,畫完很漂 亮,拍完照之後呢,雨水來就把它洗掉了,下次還可以再玩一次,而不會繼續,因為有一些老屋怕有一些永久性的破壞,我不敢隨便上油漆上去或是做一些改裝這樣 子,怕一些就是他真的會損傷一些老房子的結構。」

於是,農村漸漸多了人潮,有了笑聲,再也不是那個寂寥、落寞、人口外移嚴重的村子,廖誌汶就不斷的把這些行銷經驗傳授給和他一樣想要復甦農村的有心人。

田野活動主辦人廖誌汶:「我們看到更多年輕人願意跟著我們跑,或者是在各地的年輕人又開始集結一些團隊,或者是一些社群的在各地去扎根,然後去發展自己的 夢想,在田園裡的夢想,那我相信就是包括我自己的感動,就是覺得說更多人回來,不管是用什麼樣的面貌回來,只要農村有人潮了有人了,這個地方就有機會去復 活了這樣子。」

那麼,就能有多一些機會,把需要關注的農村和用心栽種的農產,推到每一張餐桌上,農家多了被看見的管道,消費者上了一堂認識產地的課,想回農家的年輕人也能學下這個模式,像廖誌汶一樣實現心願回到老家,挖掘鄉村裡的特有文化,帶動農村再造。http://news.tvbs.com.tw/entry/535407

道地川味 - 新竹成都川菜館 向道林 - 三代的道地川味





新竹成都川菜館 向道林 - 三代的道地川味



業者資訊:新竹成都川菜館 新竹市凌雲街36號1樓之5 03-5235689

川菜館老闆向道林:「有喔,(哇!香欸),對不對,帶點甜味,醬爆肉,回鍋肉,就可以用它,一定要用它。」

這黑漆漆的是甜麵醬,香甜帶著微妙的鹹,還有個紅通通,鮮味十足的則是蠶豆辣豆瓣醬,都是向道林自己調製,想像中有了這些醬,就也能像他一樣,炒出好吃川 菜,只是川菜的功夫不只在醬,川菜所謂的椒麻火辣,那個「火」不只是形容詞,熊熊火光燒出彌漫一整個廚房的香氣,可是也真夠嗆。

記者vs.川菜館老闆向道林:「你都受得了喔?受得了、受得了,習慣了,我剛連打好幾個噴嚏,是啊,習慣喔,習慣、習慣。」

向道林的習慣,是40多年培養出來的,這家川菜館是他爸爸開的店,手藝可以追溯到成都一家老餐館。向道林母親向高夢華:「因為我娘家有開餐廳啊,他也在那裡學了一些。」

不過娶了餐館千金的向爺爺,正職是軍人,即使學了一身廚藝,還是得隨著部隊遷移,最後落腳在千里之外,新竹的小眷村。向高夢華:「他們就說我,說向伯伯啊,說你啊,都那麼好的手藝,門口你自己開個小餐廳嘛。」

照片裡那個矮房子,後來就改裝成餐館了,地方不大,好吃的名聲卻傳得很廣。向高夢華:「有個竹東的小姐才好玩,她說老闆娘,妳把妳冰箱裡的東西清一清,給我吃一點,她說到處有朋友說,你們菜那麼好吃,我來第三次都沒有吃到欸!」

向奶奶回憶,當時雖然打烊了,也只能想方設法,看看冰箱能清出什麼菜。向高夢華:「因為他們沒有吃到,很不甘心哪,結果好啦,他們吃了以後說,名不虛傳,真的好吃!」

被人肯定的喜悅,這麼多年沒消褪,當年成都老餐館的味道,也在這裡一直堅持著,向爺爺掌杓直到80歲,等小兒子退伍以後交棒。向道林:「他只跟我交代一件事,只親自教我一道菜,這道菜要特別注意。」

老人家千叮萬囑的一道,結果是餐廳常見、很家常的麻婆豆腐,特別要交代,是因為有祕方嗎?仔細瞧著,一樣是豆瓣醬、絞肉、花椒,向道林一陣動作流利的拌炒 之後,下高湯,那股濃濃蒸氣還沒散呢,一眨眼下豆腐了,等湯汁收乾的過程中,向道林淋了一杓油進鍋。向道林:「就打那個花椒,把那個味道嗆出來,然後呢? 後手再加那個花椒油,它的麻度才夠。」

這樣燒製出的軟嫩中,香、麻、辣,有種讓人一餐就這一盤配到底的魅力。向道林:「你不要看它是個小菜,可是,它的功力就在裡面,雖然看似簡單,燒得好就是燒得好,燒不好一點辦法都沒有。」

看來當年老人家之所以要特別提點這道菜,就是在提醒,「道地」來自各個細節,像是火力大小、下料先後等都不能馬虎,不然向道林那個時候,差不多也學全爸爸 的每道菜了,他從小就在廚房幫忙。向道林:「那肯定會很反感哪,可搞久、做久以後就發覺,這個菜喔一旦出來,肯定的時候,那個成就感不是錢買到的,所以說 就逐漸有興趣了,反而是一種藝術,欸,這個菜端出來喔,第一個好看,色,那香味呢,你只要經過聞得到,你嚐的話,下次就再來了。」

這話可沒吹牛,因為眷村改建,這家館子搬過兩次家,總有老客人追了來吃,現在鍋裡滾著的豆瓣魚,也是個老味道,向道林說,所謂千煮豆腐萬煮魚,豆瓣魚就得 下足,這「燒」的功夫,可是要燒到入味卻不焦,就是個考驗。向道林:「嚴格講起來,川菜它沒有大菜,都是猛火爆炒,所以說基本上你要上灶的話,能夠把菜炒 出來,讓人家口感感覺到,口感、色香味都有的話,那也不容易,因為很容易焦掉。」

不過火候,調味得宜,豆瓣魚也讓人有吃大菜的享受,而且最好趁熱吃,向奶奶就覺得我們要錯過時機了。

向道林:「現在,他們為啥不吃飯?啊,現在在採訪,現在在採訪,我說,你們要吃飯啊,(好好好),在採訪,啊!奶奶……過來啦!」

旁邊先把奶奶招呼開來的甜美女生,是向道林的女兒,還不滿30歲,可是老館子的採買帳簿,現在由她負責。向道林:「她事情沒有做完,她不休息的,這個比我強多了,有時候忙啦、累啦,我還有一點脾氣,這一點她做得滿好的。」

不過向思潔說,小時候才討厭在店裡幫忙咧!向道林女兒向思潔:「沒辦法,沒得選擇,很痛苦啊,就是巴不得我不要做這個生意,因為我覺得每天做這個,同學出去玩什麼,然後我也不能去,慢10分鐘回家,就要被吊起來打的感覺,那當然啊誰會受得了。」

向思潔說,以前爸爸嗓門大、臉長得兇,可嚇人了,可是離家念了幾年書,她的想法漸漸不一樣。向思潔:「因為看到父母這樣打拚的話,我就會覺得,他們年紀也大了,不忍心看到他們這麼累,所以我應該就是要更加一把勁。」

就這麼一起心動念,向思潔大學時,開始為回家幫忙做準備,念財稅、念會計,餐館不大,還是有些管理的學問,至於廚房工作就是從小看熟的了。

向思潔:「要很薄,然後蝴蝶刀,它可以夾豆沙。」

薄中還要更薄的肉片,考驗刀工、考驗耐心,接著要像夾刈包一樣,把豆沙夾進肉片裡,鋪進盆子後,再滿滿補上甜糯米飯。

向思潔:「把它這樣子放平之後,然後下去蒸籠裡面蒸,4個小時以上,這樣就可以了。」

這道甜燒白,或者叫豆沙夾肉,整個從備料到上桌,要一整天,所以一般川菜館裡少見,而費工的成果是,蒸好的甜燒白不必淋醬汁,整個潤澤透亮。

向思潔:「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因為要讓它融合,吃起來你就不會覺得在吃肥肉的感覺,因為那個油都已經在那個米裡面了,然後你會越吃越香。」

川菜也許沒大菜,功夫菜是不少的,不免好奇,向思潔的炒功又如何?

向高夢華vs.向道林vs.向思潔:「平時不學,平時我做菜也不看也不學,光嘴巴講,她有學,她有在做,但是她是用家居(爐具),我怕我做出來,等一下大家搶著吃。」

看得出來第一代掌門標準高,而爸爸說是有信心,想到女兒對這個廚房畢竟沒那麼熟,忍不住要在旁邊隨時提點。

向道林vs.向思潔:「要不要再加一點這個,不要,我要我Jenny的味道。」


看這股氣魄,確實是一脈相承,不過女兒炒出來的辣子雞丁,還是秀氣一些。向道林VS.向道林女兒向思潔:「你先吃啊,妳吃、妳吃。」

到底味道如何,奶奶也關注,這也是她第一次看孫女用大灶做菜。向高夢華:「啊,不錯喔。」向思潔:「可能也是第一次嘛,所以有點緊張。」向道林:「可以。」記者:「奶奶要不要也吃一塊?」向道林女兒向思潔:「奶奶吃素。」

爸爸倒是讚了又讚,好味道後繼有人了,顧客也開心。顧客吳先生:「很實惠,它這個量,一盤一盤的量很大,不是什麼一點點,價廉物美,很實惠的。」

顧客吳太太:「我特地從台南來的,(從台南),對,所以你們訪問對了。」

這位太太真的超捧場,她說,只要來看嫁到新竹的女兒,一定會先來這裡報到。顧客吳太太:「我女兒有問過我,媽媽妳到底是為了來吃來的,還是來看我來的,我一定來吃。」

特別推薦的菜,有一道剛剛沒看到的椒麻雞,蒸熟冰鎮的半土雞切塊,淋上紅紅醬汁,看起來麻辣,吃起來也真的是力道威猛,可是就是能勾得人在嘴巴稍微消腫以 後,還想再來一塊。顧客吳太太:「上次我女兒從這邊,買來給我帶回台南,對啊,我女兒給我買一隻帶回台南,啊,太棒了!」

火辣味道,原來也能傳遞親情,向思潔跟弟弟也講好了,等他退伍後也要回家來,一個廚房忙、一個掌外場,爸爸、媽媽、奶奶應該會更放心。向道林:「我很紮實、很紮實,我差不多幾乎就是每天來看看啦,差一點的地方輔導一下。」

向高夢華:「(這樣一代一代),對啊,他們要乖啊,要真正好好地做生意,我們做生意就是要辛苦,真正用心來做。」

向思潔:「就是感覺有那個使命在,對,不管說今天做得好不好,但是至少我有努力過,我覺得這樣子就是我要的,我覺得我有能力愛我的家人,我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而吃到道地好滋味的幸福,這一家三代也要為大家延續下去。 http://news.tvbs.com.tw/entry/535409

跩媽咪水餃 蘇玉圓 - 市場打拚水餃媽媽






跩媽咪水餃 蘇玉圓 - 市場打拚水餃媽媽


水餃媽媽 蘇玉圓

業者資訊:跩媽咪水餃 02-2631-2897 西湖市場1樓-57號攤位

雖然這2年盼到女兒幫忙打理廚房,菜市場攤子的生意,蘇玉圓還是天天自己來顧著,這二十多年來開過幾個小店,但幾乎是同時靠著冷凍水餃生意,把女兒養大。

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冷凍要做到冷凍好吃的水餃才是學問,如果現包現煮的還不叫學問,為什麼?要好吃,我會比它好吃,但是你冷凍可不可以做到這麼好吃。」

說到自己的餃子,不怕老王賣瓜,前年得到傳統市場加工食品類專家評選獎後,蘇玉圓的信心也更多了,把餃子皮往裡一推、再捏,蘇玉圓說,這就是餃子有口感的 祕訣。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像這樣子在包,我這樣就是在摳那個,空氣進去了,有沒有,摳進去了,這樣子已經裡面煮起來會鼓鼓的,那一般家庭,一般還沒有 到這種程度的人,為什麼,他的水餃煮起來會扁扁的、扁扁的,沒有餡,其實他已經包很多餡,可是開掉了,因為他就是沒有把空氣包在、集中裡面,然後Q度都沒 有。」

聽來有點抽象,領悟「空氣」是關鍵,也是多年經驗,蘇玉圓本來也不會包餃子。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婆婆每次包水餃,我就是一般這樣捏捏捏,她每次都跟我 講,丫頭,這樣不行的,一定要用虎口捏出來,我們山東人,餃子下面就是要有一個飽滿,這樣才算是山東餃子,每次一捏就倒下去,一捏就倒下去,婆婆說這樣不 行。」

蘇玉圓是嫁到山東家庭的本省媳婦,當時也很希望早點融入家庭,獲得婆家認同。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家裡就是山東人,那一到逢年過節,三個節日,他們家一 定要包餃子,那有4個媳婦,就是我最愛做吃的,那婆婆就會叫我剁餡啊,(剁一)大臉盆,像端午節,不是吃粽子,就是吃餃子,就是要桿餃子,剛開始婆婆說, 如果餃子不包好的話,那就不算是山東媳婦囉,那我這一句話,我就把它聽進去了,我就好好的把餃子學好。」

要當個好媳婦,想留下婆婆的手藝傳家,婆婆當年對餃子的要求,蘇玉圓都還記得很清楚。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高麗菜,切一定要順著那個紋路切,然後攪拌餡 也要順著,不是左右這樣拌,一定要順著時鐘,這樣子攪才不會出水,然後肉回來,也是要前腿肉,婆婆要求是前腿肉,後腿肉要,後腿肉還不是OK的哦,前腿肉 最漂亮,那回來還要醃漬,醃漬好以後再冰,然後菜最嚴格,洗好還要擺,擺好這樣切切切,處理好,這樣才不會出水。」

那些婆婆當年的嚴格,如今換成蘇玉圓,習慣性的在水槽前,對著一把韭菜開始叮嚀。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韭菜最少要洗三次,因為它下雨天,這邊都會殘留那個污垢啊,那個蔬菜裡面會有那個沙子,所以必須要挑好。」

也是當年學下的這份手藝,在結束婚姻後,成了蘇玉圓養大女兒的謀生本領。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書也讀不多,然後也要生計啊,帶兩個小孩,還有一個哥哥, 哥哥還有她,都是必需要一些費用,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從事這個水餃,因為水餃是,再來就是我最拿手的,那婆婆傳承下來的,我也要想把它繼續傳承下去,我覺得 這個就是,我想不會去想那一塊婚姻的不愉快,因為我做東西給客人吃,我就覺得很開心。」

日子得現實的過下去,一開始蘇玉圓就在市場租攤位,現包現賣水餃。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剛開始二十幾年前賣水餃,想說手桿皮最、最夯了嘛,就跑到通化街 去弄一個舖子,半天而已就結束了,回家了,因為那個餃子皮是不OK的,天氣太熱了啊,都會黏,那我自己也覺得不OK,我就做半天,我就沒有再繼續經營。」

怕餃子不新鮮,蘇玉圓只好租了店面,改為現煮現賣。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就想說在我家樓下啊,有兼營冷凍跟現煮的,那現煮的生意非常好,可是我覺得,這 樣下來、請阿姨這樣下來,我跟她兩個人這樣太累了,都客滿耶,那後面我就說,慢慢把它改成冷凍水餃好了,就慢慢推廣冷凍水餃。」

拚命包餃子賺錢,包到手受傷歇業,蘇玉圓的人生計畫,也跟著女兒而改變。蘇玉圓女兒王維伶:「我在台中唸書,她就來台中啊,我在台北,她就來台北,大概就 是這樣。」記者:「所以她其實一直都在守護妳,沒有讓妳一個人在外面?」蘇玉圓女兒王維伶:「嗯啊,單親家庭都是這樣啦。」

王維伶是這兩年才被媽媽說服回家幫忙,畢業前她在台中唸書,媽媽就在台中開便利商店、服裝店,一邊賣宅配水餃貼補收入。畢業後王維伶到台北工作,媽媽才又 跟著她回台北賣水餃,從前在菜市場賣現包水餃容易壞,不好的經驗不能砸了招牌,蘇玉圓這次決定,要找個有冷氣的市場,現包現冷凍。

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第一,餡不能曬太陽,會長大腸菌,第二,新鮮度,如果沒有冷氣房的話,你的餡跟皮根本就是會被太陽曬的,會濕掉,那這樣子都不OK的,那我就是回來還是要做冷凍的,所以這個保鮮的問題是在這裡。」

要重回台北市場,還要做出受人肯定的冷凍水餃,除了做生意的環境,蘇玉圓更要求食材。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我要從事再回來這個行業的時候,我有想很清 楚,我買菜都要買好的,做什麼食材都要弄好的,所以我去買菜的這個過程,也是會被老闆打槍回來,妳菜又要漂亮,價錢又要低,不給妳送、不賣妳。」

必須考量成本,又想用好食材,只好在每個市場穿梭,學會挑菜,還要買無毒蔬菜,韭菜是花蓮吉安鄉來的、香菇是埔里種植,不用進口,豬肉還找到知名餐廳的供 應商。幾年精打細算的做生意下來,女兒終於大學畢業,成了上班族,蘇玉圓的經濟負擔好不容易能鬆口氣,但蘇玉圓知道,女兒一直有個心願,穿得美美的去上 班,然後存了錢,出國去遊學。

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因為沒辦法支援她,她自己有到醫美去上班了一年,存下來的錢,她拿到國外去,剛好因為簽證要有一筆錢,這樣子下來,回來,然後再跟她鼓勵,我說我們是單親家庭,沒辦法像別人這樣子,媽媽一直支援妳的經濟,我沒有辦法,妳要靠妳自己。」

蘇玉圓女兒王維伶:「快點,加快速度,我們每個禮拜都要種菜,我要錄給我媽媽看的耶!」

那一年形影不離的母女倆,第一次分開,澳洲農場裡,女兒埋頭種菜的畫面,是回台灣後才敢讓媽媽看到的。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跟我講,媽媽妳不要跟阿公講 我在做什麼,我說為什麼,因為我在種菜,阿公的菜我一顆都沒有種過,我在澳洲種,是喔,妳念醫美的耶,妳學醫美的到那邊,心裡會這麼想,可是我想好,就把 妳,妳既然喜歡了,妳就在那邊闖,闖一年,回來看了都會心疼,因為她之前出去是嫩嫩的、白嫩嫩的,回來就是那種很壯的,然後整個手腳都很壯的,就覺得怎麼 變一個人啊。」

一趟打工度假回來,受過累的王維伶終於了解媽媽的苦,也才願意幫媽媽。蘇玉圓女兒王維伶:「很累耶,她以前都手拌耶,菜用手切。」記者:「那妳以前知道媽媽的累嗎?」蘇玉圓女兒王維伶:「不知道啊,只顧著玩。」

現在能用機器攪拌餃子餡,但也不敢馬虎,用手再拌一次,確認菜、肉、蔥等等配料濃淡都均勻。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不可以浪費食材,像現在香菜一斤140元,這裡面都有一斤140元的食材,所以一定要珍惜這一些東西。」

媽媽在旁叮嚀,持家不易,不能浪費,把攪拌缸刮乾淨,打不散的,王維伶還要再一次工。蘇玉圓女兒王維伶:「它不是梗,它只是,它沒辦法弄那麼細,那你就要把它撿起,來再切過啊。」

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我有盡量順著她一點點,但是工作上我就沒有囉,我單親,我還是很嚴格的要求她,我說真的,我也有時候很狠,我爸爸媽媽他們都在講, 她是一個女孩子,可是我把她當一個男生在工作,我女兒是這樣被我訓練出來的,你看那個水餃這麼重,她可以這樣兩隻手提、提的時候,她的臂都這麼粗,我說真 的,我把她當成是一個男生在做事。」




從前受過婆婆包餃子的訓練,現在也嚴格要求女兒,基隆直送的蝦,蘇玉圓要女兒一隻隻把沙挑掉,才能包進餃子裡。女兒王維伶VS.媽媽蘇玉圓:「可能就這樣 子,我已經挑好了,我給她看,我挑好了,我看到一隻,我就說妳要重挑,就這樣,再挑一次,妳就,知道啦,就這樣子,再挑一次。」

王維伶抱怨,和媽媽一起工作的時候,幾乎沒有撒嬌、耍賴的機會。女兒王維伶VS.媽媽蘇玉圓:「我就說她一個眼神就要殺死我了,動感光波,(這麼可怕啊),唉呦,你沒有看到她兇起來的樣子,不說話都嚇死人,她在瞪我,武則天。」

自我解嘲說著自己的嚴格,強悍的背面,蘇玉圓藏著多年的脆弱心事。水餃攤老闆娘蘇玉圓:「有些廠商他會,就是說看妳一個人在處理這個廠,他會有一點這樣子 的,那個動作出來就是說,假設這個東西要賣妳200,那妳很單純啊,妳說200,好,200就買了,結果呢買回來不盡然,這個100元就可以買得到了,妳 就變成,會被這些事情會有經歷到,妳就好像少一個男人去幫妳處理這些事情。」

單親多年,蘇玉圓也有缺少一個肩膀的脆弱,還好一直以來她都有個目標,就是用水餃手藝,好好養大女兒,更盼到女兒願意從粉領族回家進廚房幫她,得了水餃冠 軍肯定後,生意多了,這幾年蘇玉圓還特別找了單親媽媽來幫忙包水餃,她希望她的水餃,是母女倆互相扶持的支助,也能給和她同樣走過的人一些力量。http://news.tvbs.com.tw/entry/535408

獵果鋪天然水果茶飲 古碧玲 - 找小農買有機水果







獵果鋪天然水果茶飲 古碧玲
找小農買有機水果



業者資訊:獵果鋪天然水果茶飲 台北新生南路3段96之3號 02-2363-1444

開車往宜蘭山上走,柏油路漸漸變成碎石小路,轉了好幾個彎,終於看到山坡上的紅肉李樹,結滿果實紅了,也熟透了,初夏的酸甜滋味,像在催促古碧玲,趕緊換掉涼鞋。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這雙也是跟我上山下海。」

裝備算是齊全了,他是走進果園幫小孩找有機水果的都市媽媽。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這邊有大顆的,有,好大一顆,哇,這好大,這也可以,,有機,它有有機認證,你看其實我還是很小心。」

果樹長在斜坡上,想摘到紅肉李,必須蹲著走,放低重心,第二次拜訪,古碧玲已經學到教訓。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上次有次摔,喔也是摔得好慘,摔了痛好幾天,摔了半身右邊半身,痛了好幾天。」

待不到10分鐘滿頭大汗,卻不忘整理頭髮,「親自找小農買有機水果」,是去年古碧玲辭掉雜誌社工作,給自己的新任務,對果園好奇也存有疑問,看到黏果實蠅的瓶子,以為是不好的東西,果園主人黃天金趕緊補充說明。

古碧玲vs.果園主人黃天金:「這是一種膠,黏膠啦,差不多紅肉李在4分熟以前,要先噴這個,它(果實蠅)會來找這個味道,一碰就黏住了,這也是你去上課,他們教的嗎,對,也是前輩教的,要不然這(紅肉李)都會被叮,差不多6棵樹擺1個。」

黃天金在宜蘭大同鄉山上種植有機紅肉李,時間長達12年,古碧玲靠著朋友的朋友牽線介紹才認識這一位住在深山的小農。

古碧玲vs.果園主人黃天金:「(模仿老鷹叫聲)很像喔,好好笑,他上次吹給我聽
一吹牠們就跑來,(模仿老鷹叫聲)真的很像。」

古碧玲也才有機會感受當農民的自在,當然他沒有忘記走進果園的目的。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農藥我經過我就聞得到,因為我是一個對味道,天生對味道非常敏感,如果這是化學的香料,譬如那店裡賣的全是化學的香料或香皂,我大概 差不多距離300公尺我就開始打嗝,非常嚴重,每一個人看到就覺得你是怎樣,如果那味道是有問題的,我馬上就會很不舒服。」

有過敏體質,吃東西怕農藥,怕化學添加物,古碧玲一直有個想法,如何讓小農種的安心水果,不必經過中盤商,進入消費市場,於是他找姊妹淘創業,準備開一間水果茶鋪,在果園裡同時長知識,老闆娘告訴他紅肉李的特性。

古碧玲vs.果園老闆娘:「這個是怎樣,這個是摳到,為什麼我們要穿手套,摘的時候指甲會摳到一下,滷豬腳滷肉(李子)放進去,那個腥味全部都沒有,哇,你看毛毛蟲,你不要用手喔,其實給牠撥開,最好不要用手,用東西撥,你好勇敢喔,我是徒手打蟑螂。」

毛毛蟲突襲沒有嚇到古碧玲,跟小農做生意搏感情,古碧玲最怕被對方問到「契作」這兩個字,他只敢拿少量分批買。

古碧玲vs.果園老闆娘:「這樣夠嗎,好,夠,應該夠,我等下回去煮(這3斤)。」

剛創業資金不夠,沒辦法包下整座果園的產量,為了堅持有機無毒,採買成本降不下來,該怎麼跟股東開口。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我也跟我的股東說,其實我沒有跟你們講,我心裡面的掙扎,我覺得我找到東西很開心,我想要用,可是一問那個價錢,我就開始猶豫,1斤 假設70多元,可能我要1千多公斤,換算成台斤就是2千多台斤,那這樣一下去(10多萬),你知道嗎最近夏天水果最多,可是你要壓下去,就是整筆的錢,你 終於硬著頭皮買,你又想想它(百香果),最後只有4成可以用,你最後硬著頭皮說,『好了要了』,因為你不要就沒有,那它(產季)已經到最後。」

頭一回做生意,古碧玲沒有成功模式能參考,錯過幾次水果產季,熬煮果漿,口味少了好幾款,這次一拿到紅肉李,立刻帶回台北做實驗,順便接兒子撰撰放學,煮水果茶給他喝。

古碧玲:「好,你看到媽媽沒叫我。」兒子撰撰:「媽媽。」古碧玲:「今天媽媽給你帶三明治,你吃完沒,好吃嗎?」兒子撰撰:「好吃。」古碧玲:「下次還要帶三明治,要不要?」兒子撰撰:「要。」

經過半小時熬煮,紅肉李變成果漿,有著漂亮的酒紅色,裏頭摻了天然麥芽糖,這是身為母親的用心,兒子撰撰對100多種食材過敏,亂吃加工糖會不舒服,這正是古碧玲忙著找有機食材的原動力。

古碧玲VS.兒子撰撰:「(嘴唇)會痛,你今天很痛啊,那就不能東西,吃酸的就會這樣,喔那就不能吃,沒有,只是碰到一點點,你看他的嘴巴(紅腫),他有 100多種過敏原,很多東西不能吃,照說他牛肉、豬肉都不能吃,他吃了會立即反應(過敏),可是現在不會啊,那是因為你就癢,也不知道癢在哪裡,像奇異果 他一吃,會一圈都紅的會抓癢,花生他吃完,整個臉跟豆花一樣,癢到這樣很嚴重。」

古碧玲多麼希望能代替兒子撰撰受苦,清晨5點多起床準備營養有機的愛心便當,看能不能減少兒子過敏次數。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他其實半夜有好幾次,大概3次,哭到全身癢到哭到放聲大哭睡不著,整個晚上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他爸爸又出差,你就冷水冰塊幫他弄,都 沒辦法,哭到一整夜沒睡很慘,他就開始要求我說,可不可以幫我帶便當,那我說『帶便當可是我很忙』,他說『那你幫我帶幾天嘛』,後來我們決定,1個禮拜帶 2天。」

為了兒子甘願幫自己找麻煩,這樣的做事風格,也套用在他的果茶鋪,熬果漿要濃稠,先從削蘋果開始。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我們也不想用吉利丁,用一些化學的東西,後來我們想,因為蘋果的果膠成分是最多的,決定用蘋果,口感,真實的口感,你吃到真正有果肉,會覺得比較有幸福的感覺。」

要感受幸福,恐怕得先吃苦,這是來自嘉義中埔的葡萄柚,取出果肉,只能純手工,不能用湯匙挖。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它就必須把那白的一瓣一瓣剝,真的要一瓣一瓣剝,這白的都不行,因為這都是苦的,它會讓它整個你的葡萄柚都變苦的,所以絕對都要拿掉。」

買到1500公斤葡萄柚,換算起來有好幾千顆,古碧玲急著找加工廠幫忙,卻處處碰壁,又怕時間一久葡萄柚爛掉,眼前的困境並沒有打敗他。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我在台北的時候,我就有跟他(台南加工廠)聯絡,我就找到他,我就跟他聯絡說要過去,我說我先去嘉義看(葡萄柚),他就問我什麼時候,他說他有日本客人來,我跟他盧說我下午去找你,你送完客人我去找你,反正就是用盧的,他就說『好啦你來啦』。」

古碧玲說的「盧」指的是不放棄持續溝通,希望能用真心打動對方。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媒體人很會找東西,上山下海,很會找東西,找到人家有時候不接受你採訪,你就要盧到他願意接受你採訪,就是要跟他搏感情,跟他盧,當 然不是虛偽的,是真的,談得還蠻開心的。」記者:「一天之內你就搞定了?」食材探索家古碧玲:「搞定了,我說趕快,幫我拉(葡萄柚)到台南哪裡,他說他這 個單子,正好假日有空單,只有假日他可以幫我做,到了下禮拜二就沒空裡我。」




古碧玲花了一年時間在屏東找到3款水果做果漿,枋山芒果汁多飽滿,里港番茄用酵素種的,香水檸檬正值有機轉作期,每拿到一種水果,就碰上一道新的關卡。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有時候你煮一個東西,大家反應不是很好,其實會有點挫折,那回去再試嘛,沒有一個東西是100分,可是你有那個試的精神,其實很好, 有一個同事是專門研發,通常他會研發我也會研發,我們倆就會各自拿到東西,就說回去各自做做看,回來就會討論你做了覺得怎樣。」

好不容易熬出果漿,顏色不好看,有人告訴他用維他命C還原,古碧玲斷然拒絕,化學加工違背他的初衷,拿無毒茶葉泡水果茶,利潤被壓縮不到同業的一半,為了試喝還變胖了。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之前好不容易減了5公斤,大概應該最近又回來了,希望我的醫生沒有看到我,譬如說果汁吧,你也會去試,各種飲品你都會去試,你試了別人的,你買了又覺得沒喝完,又沒辦法試到完整味道,你還是會把它喝完,所以這也是職業傷害。」

還得犧牲睡眠,半夜2、3點起來想事情,把跟小農接觸的故事,寫下來PO上網站,好像永遠有做不完的事。

食材探索家古碧玲:「我這個人從來不喜歡走別人走過的路,我覺得我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人,我覺得真的過去做媒體,你就會不知道,傻傻的,好像到哪邊(果 園),你親眼見到,那個感覺你就覺得很踏實,這性格在我血液裡面,真的有這樣的性格,你問我們有沒有把握,又有把握又沒有把握,又覺得說,只要好的東西, 消費者最後會懂你,但是又不知道說這個時間出來消費者真的懂嗎,要花很多力氣溝通。」

抱持理想,製作天然水果茶飲,都市媽媽古碧玲還在嘗試錯誤,要把每個季節盛產的台灣水果熬成果漿,封存當季的滋味,把甜美分享給大家。http://news.tvbs.com.tw/entry/534550

馬術治療教練Uta - 德國馬術媽媽 - 台灣馬術治療中心







馬術治療教練Uta 
德國馬術媽媽 - 台灣馬術治療中心



資訊:台灣馬術治療中心 (03)4617912 桃園縣中壢市育英路77號

晚上還在大學念夜間部,白天,24歲的孫育仁,是台灣馬術治療中心的助理教練,一邊打理馬匹,還得加緊練馬,準備比賽。育仁是腦麻兒,5歲才學會走路,國中開始接受馬術治療,現在兩條腿還是比一般人纖細,肢體不平衡,走路歪斜,但上了馬,育仁就可以平穩、大步的向前。

馬術治療教練Uta:「你要告訴牠移行,還是要告訴牠大步,這個你不分,就很難讓馬幫助你,知道嗎?」

教練Uta提醒育仁,對馬下正確指令。馬術選手孫育仁:「應該在C點,下來,應該在C點。」

因為先天障礙,育仁說話也帶著點含糊,但德國來的Uta,當育仁教練已經快10年了,總是能了解他的問題,適時幫他調整步伐。早在十幾年前,Uta的第一個學生,和育仁一樣患有腦麻,是個7歲女孩。

馬術治療教練Uta:「我女兒是腦麻的個案,那她,很多腦麻的小孩,他的肌肉張力是很、很高,是,肌肉很緊,那我女兒剛好相反,是肌肉很鬆,然後她又平衡不好,對,還有一些手部功能也不太理想啦,對,所以,他們就做了很多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都有在做。」

30年前,在德國念漢學系的Uta來台學中文,有了個中文名字叫林嫵甜,她在這兒認識了先生,成了台灣媳婦,剛嫁來台灣的日子,Uta曾在德國學校教過書,也考進過廣播電台,擔任德語播音員,直到成為一個疲於奔命帶著腦麻女兒到處治療的母親。

馬術治療教練Uta:「我們每次去醫院的時候,其實這個,整個的狀況,壓力是非常大,因為在一個很大房間的裡面,有很多的個案在做治療,然後就算我自己的女兒沒有在哭,旁邊一定會有人會哭鬧,因為拉筋就非常的痛苦啦。」

陪女兒做復健時,一場馬術治療的演講,引起Uta的興趣,她小時候在德國學過騎馬,但十幾二十年前,台灣的馬術治療很冷門,她只有先帶著女兒,到馬場學騎 馬。馬術治療教練Uta:「那後來我是想,嗯,應該要想個辦法,也要讓其他的小孩子接受這樣的一個治療方式,因為我女兒就很喜歡。」

女兒喜歡,馬背上的自由來去,還有高大卻溫馴的馬兒,對她釋出善意。馬術治療教練Uta:「鼻子、鼻子在哪裡,這裡,不是,鼻子在下面,馬的臉很長啊,所以這個是牠額頭、這是牠的鼻子,對不對,對。」

媞勻是小腦症的孩子,弱視加上身體不平衡,Uta訓練她在馬背上,隨著律動伸展肢體和訓練耐力。馬術治療教練Uta:「好來,加油,1,要屁股要離開,對,1、2、3、4。」

從前Uta教女兒騎馬,難度更高,女兒的心智一直只有4、5歲,在馬上,像媞勻「站坐」這樣的動作,都不太容易理解,一般人可能一天就學會,女兒要從媽媽 的動作中,摸索、模仿好幾年,但Uta看到女兒在馬上的笑容,她想著,如果馬術治療可以在女兒身上看到一些進步,那把需要復健的孩子們,帶出醫院感受大自 然、和動物接觸,當作正規治療外的輔助,家長和孩子能不能更快樂一些呢?

馬術治療教練Uta:「像我女兒她會有癲癇,就是有發作的情況,她有時候好好的,然後,突然間腳沒有力氣,那你碰到在馬路上或者什麼,突然間這樣子,那你 就要想辦法抱、抱著她,以前還常常帶她去爬山,可是她如果沒力的時候,我們就把她揹下來,那個時候還可以,到她太重的時候,我們實在是揹不動的時候,就好 像這個活動範圍,就有一點被限制住。」

媽媽總有抱不動孩子的一天,Uta更希望,早點訓練好女兒的平衡感、耐力和自理能力,跨出屬於自己的平穩步伐,家有身障兒的苦,Uta特別能感同身受,她飛回德國學馬術治療,又去了美國,考到馬術治療教練執照,計畫把這套復健方法引進台灣馬場。

馬術治療教練Uta:「那當時我是想要訓練一些(醫院)的物理治療師,讓他們變成馬術治療師,可是,當時還沒有週休二日,所以治療師上班的時間很長,禮拜 六也要上班,禮拜天又要常常上課,所以等到我訓練他們基本的騎馬技術,一些牽馬的方式啊,就是一些基本的課程之後,大家都已經躺平了、都已經不行了。」

馬術治療是一個需要3到5人的工作團隊,除了像Uta這樣負責騎乘治療的教練,有時候還要有在馬背上協助身障孩子,做肢體復健的物理治療師,Uta的女兒 就不敢一個人上馬,得靠人幫她牽馬,像媞勻在馬上,也要有保護她安全的領馬員和陪走員,因為人員成本都龐大,又缺乏資源,Uta不得不放棄了馬術治療。

馬術治療教練Uta:「就變成,就除了我以外就沒有人,那我又要照顧馬啊,又要照顧那個場地,要割草啊,清便便,什麼都要自己來,那這樣子就沒有辦法做任何事情,我也沒有助手可以幫我牽馬,可以幫我當陪走員這樣子。」

直到幾年後,Uta和女兒的幼稚園老師重逢,把她帶到有心發展馬術治療的台灣馬術治療中心,Uta才又重拾起馬鞭。馬術治療教練Uta:「馬不是很喜歡後退,因為後退,表示牠要服從你,在馬群裡面,只有地位比較高的馬,才可以讓牠後退。」

讓孩子上馬前,馬術治療教練得讓馬先乖乖接受指令,才能更順利幫助馬背上的孩子,讓馬立正站好,是馴馬的基本動作,偏偏聽說平時很聽話的Domingo,今天就是不合作,四隻腳老是站不正,Uta鞭子輕輕點在馬腿上給牠下指令。

馬術治療教練Uta:「那牠現在前面的腳都都擺得很好,只是後面右、右邊這隻腳 ,所以這也可能是牠身體上有些平衡比較不好,需要牠的、牠的右腳進來。」

Uta乾脆卸了馬鞍,讓牠一旁先打個滾,做個沙浴,放鬆一下再繼續,本來以為這樣應該可以了,Uta伸出手,要Domingo跟著她的方向走。馬術治療教練Uta:「目的是牠要跟我走,可是牠今天不知道為什麼,一直不專心,一直想要打滾,是怎麼樣。」

Domingo鬧脾氣,一會兒來個轉頭不理,一下子又往反方向走,就是不接受指令,Uta只好揚起長鞭子,跑著驅趕,把自己也累得氣喘吁吁。馬術治療教練 Uta:「所以我給牠機會回來,我本來趕牠出去對不對,然後,我要給牠機會回來,可是牠好像今天很不想回來,牠搞懂,牠來我這裡,我就會讓牠安靜,牠就不 用再跑了。」

耐心給馬兒機會,也耐心的教馬上的身障孩子,女兒小時候就愛騎馬,從不排斥上馬,但開始教學後,許多剛來的孩子,都曾和馬一樣,對著Uta鬧脾氣。馬術治 療教練Uta:「很嚴重的,哭啊、鬧啊,可是我們就是動作很快,讓他上去,上了 上馬台,跨過去,很快,然後讓馬走,當然很多小朋友,馬一出聲就會嚇一跳,那有一些個案,尤其是腦筋麻痺的個案,他們也有那種觸覺防禦,他們有的是敢上 馬,可是不敢摸馬的毛,所以你會碰到一些,啊,這樣子,在上面,可是他為了要騎馬,為了要好像證明他也可以,他就克服他的恐懼,還是上去騎。」

馬背上的孩子,有了克服龐然大物和自如來去的成就感,也讓Uta很開心,有罕見疾病的冠穎,上了馬,也是讓Uta非常有成就感的學生之一。馬術治療教練Uta:「不要看鏡子,我們要看方向,只有教練說,看鏡子,我們才看鏡子,好不好?」

Uta讓冠穎練習專注,繞著圓錐走S型,增加空間與方向感,總能在孩子的成長和進步上被鼓勵著,最近,Uta剛帶著育仁出國比賽回來,好消息是,為台灣拿下進軍世界盃殘障者馬術賽帕拉馬術的資格,育仁是台灣選手第一人。」




馬術治療教練Uta:「保持在那條線上面,我們又看到什麼,看到一個蛇行,對不對,你一樣喔,你的腳、你的身體,要當作牠的軌道。」

育仁先天的肢體障礙,右腳變形,另一隻腳也比較無力,一般選手上馬前,不需要特別熱身,育仁卻得先在家裡先做柔軟操,上馬後還要多騎幾圈暖身,因為天生僵 硬的骨盆,不利於控制馬,接受指令。馬術治療教練Uta:「就是剛開始是要(鞭子)跟腳一起使用,然後,後來慢慢把腳就不要再用力了,然後完全就是用這個 來代替,那每一次如果牠做正確的一些反應,你就要鼓勵牠,牠慢慢就知道,喔,原來是這個意思,然後就可以接受。」

這些年,大小賽事中,Uta教育仁克服先天障礙,用馬鞭當腳,在許多殘障馬術賽中拿下獎項。馬術治療教練Uta:「那我女兒去上學之後,我也有空做其他的 事情 ,對不對,那我就可以利用這個空檔,去幫其他的小朋友,那因為看到這一些小孩子的一個轉變,就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就是覺得,應該要發展這麼一門治療的管 道啦。」

當初是因為女兒,才成為馬術治療教練,現在24歲的女兒,已經畢業,進入社福機構工作了,女兒大了,依然愛騎馬,Uta教馬,也教出興趣,更教出了許多不 再為肢體不便哭鬧的孩子,帶著他們,在馬術比賽上得到許多獎牌肯定。馬術治療教練Uta:「我的家在這裡啊,在德國,有很多人做這方面,好像不需要我了, 在台灣很少,所以我覺得,在這裡做比較有意義的。」

為了這個信念,Uta天天從淡水的家,開車到中壢的馬術治療中心教課,這是落腳台灣30年的她,肩負的使命感,從一個身障孩子的德國媽媽,變成幫助台灣孩子找到自信的馬術治療教練。http://news.tvbs.com.tw/entry/533710

牟家牛肉麵 - 牟家兒子的牛肉麵 - 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







牟家牛肉麵
牟家兒子的牛肉麵 - 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



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辣的牛油,(放在湯裡),對,這個,加在牛肉湯裡面喔,這個調味,這個是說純天然的東西,沒有化學的。」

小巷裡香氣逼人,牛肉麵店的爐台旁,牟家祥正在攪拌溶化的牛油,要做特製的牛油辣椒。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那因為這個東西非常之辣,有些客人我們先跟他 口頭警告了,有時候加太多,有時候湯也是辣的,吃不下去,(都會有口頭警告喔),欸,都有口頭警告,有些客人(愛吃辣),我們會先口頭警告,欸,很辣喔 ,要小心喔。」

牛油和朝天椒粉混合,油沖下去,辣香沖出來。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把香味沖出來,裡面有紅蘿蔔、白蘿蔔、洋蔥、蘋果、西芹。」

用蔬果和大骨,熬出有天然甜味的湯底,沒有特別重口味,和爸爸當年的牛肉麵不太一樣。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曾經也在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的美食街(開 店),看到那些很多(病)人,因為,欸,去看病,有的洗腎,有老伯伯不能吃太鹹,(我)就有感而發,所以說,我們就盡量不要用化學的東西,那傷腎。」

說話慢條斯里,牟家祥曾經因太累小中風,現在依然在店裡忙東忙西,該堅持的絕不放過,比如廚房裡人人戴著口罩。

牛肉麵店廚師曾惠里:「我們是採用澳洲進口的牛肉,然後是五爪腱,是牛腱裡面最頂級的,因為五爪腱它吃起來比較鮮嫩多汁。」

還有麵條製作過程,也堅持要壓3次。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花了有1年的時間(研究)。」

當初花了1年時間研究,牟家祥轉業,曾經一心想重現父親當年拿手的牛肉麵。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我記得大概是小學2、3年級的時候,那因為店裡人手不夠,父親就叫我去幫忙,洗抹布、拖地啊擦地這樣子。」

牟家祥母親VS.牟家祥:「最熱鬧就是這個地方,(對啊),這裡還有一個圓環、公園。」

下午空閒,牟家祥牽著母親走近西門町,1992年以前,這裡不是熱鬧的車道,是他們家餐廳所在的中華商場。牟家祥母親VS.牟家祥:「那個時候中華路只有 一個(車)道,也很小,(對啊,中華商場就在這裡),新生戲院最熱鬧,(對面新生戲院嘛),然後有一天啊火燒掉了,新生戲院。」

牟家祥已經過世的父親,當年是點心世界,4個合夥人之一,商場拆了、孩子長大了,他去香港工作又回台灣,兜了一大圈,還是想開餐廳。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母親都還好啦,老婆不太喜歡,她說因為做餐飲業的話,是沒有辦法陪家裡的人啦,因為從早都要忙到晚。」

動念想要重現父親在店裡做過的牛肉麵,不過現在客人的口味已漸漸改變。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以前他(爸爸)北方人,(口味)比較偏鹹,比較重口味,那交給我以後,我給它精進改進一下,適合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到小孩子都可以吃,爸爸已經往生很多年了。」

爸爸沒吃過他煮的麵,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妻子不太支持他做這個時間太長的工作,家人還沒有來過店裡。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只能說求她(妻子)多原諒啦。」

牛肉麵店廚師曾惠里:「製麵的過程它會有壓嘛,機器壓,然後我們會壓,要求它(工廠)多壓幾次,2次或3次這樣子,所以我們的麵會更加Q彈,延展性,你看,它的延展性很好。」

牟家祥的店曾經開在醫院美食街,曾惠里就是那時候的老員工,小時候親戚是總舖師,她對料理很有興趣。牛肉麵店廚師曾惠里:「本來(我)做熱炒,結婚以後我 們做熱炒嘛,做了滿長一段時間的熱炒,也受了傷,就是五十肩啊、肌腱炎啊,所以醫生也建議我休息,所以我就休息了滿長一段時間啊。」

肩膀痛,手舉不起來,跟丈夫與朋友合作無間的三人熱炒攤,被迫收掉。牛肉麵店廚師曾惠里:「(心情)很低落、很低落,因為那時候小孩子還小,就覺得,欸(我不能工作),我小孩子還要教育費啊。」

雖然先生體諒,曾惠里還是很沮喪,不只是謀生工作,煮菜、做飯也是她喜歡的,復健休息了4、5年,她決定轉型,做個不用抬肩膀舉手的廚師,來煮麵。牛肉麵 店廚師曾惠里:「我跟(牟)老闆是多年的朋友嘛,他那時候就是在三軍總醫院地下街做,啊就忽然間缺人手,然後就請我去幫忙。」

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這邊店租雖然比較少一點,但是也是有相對其他的費用要支出。」

第一家店是牟家祥心中的痛,經營快10年,因為店租漲,不得不賠錢收攤,對當初出資的家人也很愧疚,但哪裡跌倒哪裡爬,牟家祥不甘認輸。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工作(每天)大概12個小時到14個小時啊,其實現在還在奮鬥啦。」

牛肉麵店廚師曾惠里:「(滷包)一般大家都會放的基本材料,我們都有啦,就比如說八角啊、桂枝啊,可是我們就是有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研究出來的,我們自己獨家的配方,林林總總加起來大概十幾樣,(所以是跟中藥有關的?),對,都是中藥材。」

請丈夫家懂中藥的親戚,配出特製滷包,曾惠里對自己轉型復出後的舞台,跟老闆牟家祥一樣,很用心。

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VS.顧客:「阿姨,這怎麼樣,味道?(好、好),好要常來耶,(好),怎麼樣,今天有沒有弄那個牛油辣油?」

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VS.顧客:「(有沒有老眷村的味道啊?),有家裡的感覺,非常好!」

顧客:「(我爸爸)80多歲了、85歲了,還咬得動,表示這個肉(煮得)非常爛。」
老客人很捧場,但自己的孩子還沒吃過爸爸煮的麵,這是牟家祥的遺憾。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孩子有來過嗎?)孩子…沒有來過,希望啊,希望他們來看看,看看爸爸煮的東西。」

店搬到新址之後,就連母親都還沒來過。牟家祥母親:「(歡迎光臨),謝謝、謝謝。」




隔了20多年,牟媽媽才再次踏進自家的餐廳,這次是兒子開的。牟家祥母親VS.顧客:「大家好,口味合不合你們的口味啊?(很好、很好),謝謝你們的捧場喔,(不會、不會,應該的),常常來喔。」

進門先問客人意見,站在廚房門口看看全場,再檢查一下冰箱。牟家祥母親VS.牟家祥:「這要弄乾淨一點給人家吃喔,不要給人家吃了身體不舒服喔,(每天都有在整理啊)。」

站在廚房門口盯盯進度,然後乾脆下場,自己端麵給客人吃,要聽到客人的意見。牟家祥母親VS.顧客:「(好香喔),謝謝。」

當年經營餐廳的架式,在牟媽媽身上甦醒過來,終於有家人肯定牟家祥的努力,依然遺憾的是太太還沒來看過,牟家祥繼續熬著高湯和牛油,耐心等,希望等到被妻兒認同的那一天。牛肉麵店老闆牟家祥:「希望她有一天,能了解我的苦心啦。」http://news.tvbs.com.tw/entry/533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