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朱瑞芳:「草仔粿那一種是素的,沒有肉,沒有肉的這個。」顧客:「這一個多少?」朱瑞芳:「這4個50元。」
人來人往的菜市場,這一攤吸引媽媽們停下腳步,沒有女兒幫忙,朱老闆偶爾還真是忙不過來。朱瑞芳:「菜脯米這個。」顧客:「這是什麼?」朱瑞芳:「那個是菜包,客家菜包,新鮮的菜頭包。」顧客:「你這個怎麼還稍微熱熱的?」朱瑞芳:「早上5點才用的。」
還 溫熱的菜頭包,是清晨才剛出爐,要賣給顧客的是誠意,在市場內擺攤10多年,朱老闆就像一般小攤商,很難想像他曾經是大老闆。朱瑞芳:「來,古早味的菜頭 粿,來,芋粿,差不多半年多將近一年的時間,也不敢面對我的工作,尤其像這樣一個小攤位,然後拖在路旁邊,然後就這樣要請人家買,人家來買我都很不好意 思,臉都不曉得擺到哪裡去,而且是碰到舊同事、以前的舊部屬、我的工人那邊,他們來瑞芳,你在賣這個喔?我說對啊,我都不好意思。」
曾經 承包中正紀念堂、圓山飯店等復古壁畫工程,朱老闆和朋友開裝潢公司,年輕時認為這能做一輩子,卻在44歲那一年,兩岸開放大陸工錢更便宜,生意差公司被迫 收掉,只能靠妻子賣衣服養家,從意氣風發變成一蹶不振。朱瑞芳:「所以每天也是很煎熬,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真的是身體狀況很差,而且還憂鬱症滿嚴重的,也是 真的謝謝我太太這樣的努力。」朱瑞芳太太:「2年沒做事。」朱瑞芳:「2年沒做事喔。」
而老母親的疼惜與傳承,意外開啟朱老闆重生契機,當時70多歲的老人家,擔心兒子失業喪志,從嘉義北上帶來半袋的米,要他去賣蘿蔔糕餬口,但朱老闆認為這哪能賺錢,米就丟著,又耗了一年多,他才終於轉念,要再給自己一個機會。
朱瑞芳:「像在這個2、3年期間裡面,也去嘗試過傳直銷,後來發現說,那不是我能做的一件工作,不是我能拿來當飯吃的,你做蘿蔔糕,自己做出自己的口味,你會有自己的不一樣的品牌。」
只有逢年過節,母親才做蘿蔔糕給家人吃,50年經驗訓練出的好味道,連街坊鄰居都稱讚請她做,媽媽教的秘訣,古早味不能添加防腐劑,每道工也都不能偷懶。
朱 瑞芳:「米在我們選的時候一定是要過1年以後的米,要不然會,新米會爛爛的不會Q,然後那個蘿蔔是越硬越好,就是很硬的話,它裡面蘿蔔的味道會特別的好 吃,我以後回去一定沒辦法調出妳這麼好吃的蘿蔔糕,所以我就把它數據化,每一樣東西她要丟之前我都先秤好,所以就這樣的,完全是依照媽媽做的,研究出來的 口感下去,回去以後就照著這樣做。
朱瑞芳:「所以這是慢慢地,火在燒的時候,就是慢慢一遍一遍的攪,攪越功夫,吃起來口感越好。」
熱 氣蒸到滿臉通紅,也得繼續攪動,蘿蔔糕才能均勻紮實,每25分鐘還得加水,夫妻倆當初剛開始做幾乎守在鍋子旁,就怕打個盹,整鍋焦掉就得重來,做成功也不 敢馬上做生意,繼續試做請親友品嚐,直到真正做出媽媽的味道,半年之後才敢開始擺攤,而老人家還另外傳授做新鮮草仔粿的關鍵。
朱瑞芳:「早一點的時候,一定都很漂亮,現在已經快要過時了,這種差不多10天後,就差不多沒了。」
只有在清明節前後,一年生長一次的鼠 麴草就是製作草仔粿的原料,一般是曬乾後磨粉存放,但朱老闆堅持在這個時節冒雨到淡水山上,或是去中南部摘取最鮮綠的鼠麴草,一袋一袋倒入滾水內,殺青之 後再冷凍,這才能保留住鼠麴草原有的豐富葉綠素,每個環節的堅持也感動了子女,一起打拚。
一家四口窩在悶熱廚房內分工合作,朱太太忙著炒肉逼出油,準備做芋肉包的材料,女兒熬煮紅豆,而大兒子退伍後就開始負責幫父親做蘿蔔糕,承襲來自阿嬤的好味道,也開啟家族事業,全家人就在共患難時,越來越懂得同甘苦。
老闆兒子朱峻輝:「看到他們那時候,兩個人在做的時候真的還滿辛苦的,以前不是這樣一個大桌子,以前是這樣小小一張板凳,坐在地板沒有那麼高,就開始包這些東西,我覺得我們的應該是有超越阿嬤的標準,所以如果阿嬤是90分,我們應該是99分。」
比阿嬤的古早味更接近滿分,或許是這蘿蔔糕添加了全家同心協力的,家的味道,全家輪流到各個市場擺攤,每週跑30幾個點,16年來累積不少老顧客,知道每週幾得到哪裡才買得到,朱老闆說成功的祕訣,是不把自己當商人,要把顧客當自己人。
朱 瑞芳:「那我跟我太太一直堅持的就是,做給好像自己家人在做的那一種心情,在面對我們的工作,像有一些老人家他技術有的,某個部分比我更好,他就告訴我 說,你應該怎麼做會比較好,那個慢慢累積累積很多,老人家對我們的信任,然後他也願意告訴我們他自己本身的技巧,讓我們回去真的再改進,那就這樣慢慢地, 越來越好、越來越好。」
就像是做給親朋好友吃,不斷改進做到最好,每塊蘿蔔糕從備料到蒸好要5小時,再等8小時冷卻成形,才能每天清晨賣最新鮮,讓顧客吃到懷念的古早味,失業的大老闆從谷底振作爬起,堅持品質守住媽媽的招牌,他說現在更踏實,因為做好吃的東西給大家吃,就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事。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