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鐵幽靈列車 客滿竟沒半個人(圖+影片)





台鐵幽靈列車 客滿竟沒半個人


沈姓讀者出示當天所買車票,證明確實是「無座票」。(沈姓讀者提供)



沈姓讀者廿四號搭乘台鐵莒光號從台東到高雄,售票員告知列車座位完售被迫買站票,沒想到整車卻盡是空位,有的小貓兩三隻,有的全是空位,讓他為之氣結。(沈姓讀者提供)

台東沈姓縣民週四搭台鐵莒光號到高雄,售票窗口告知沒座位只好買站票,上車卻發現座位很多,乘客卻沒幾個,大罵台鐵放著座位不售出讓乘客罰站。台鐵調查發現是員工誤觸按鍵,導致系統座位出錯,十三名乘客被迫買站票,向乘客道歉外也將懲處員工。
售票員誤觸按鍵 坐票被鎖上
家住台東的沈先生說,本月廿四日搭乘台鐵早上九點五十三分,從台東開往高雄的莒光號七○二車次,在台東車站窗口買票,卻被告知「沒有座位」,當天有很重要的公事及家族會議要到高雄,不得已只好搭了,並做好站三個多小時到高雄的心理準備。
買站票上車 以為到了「陰陽魔界」
沒 想到一上車,第一車廂只有他跟另一名男旅客,十多個單車位也沒人。寒暄後知道對方也是買到站票,有點納悶。讓沈先生好奇地到其他車廂察看,沒想到第二到第 八車廂,不是完全沒人就是僅有五到十人,向列車長反映,卻得到「有位子你就坐」的回應。他不死心,一路問乘客,至少有十個人跟他一樣狀況。
沈先生說,當時如果因為不想一路站到高雄,放棄搭車,就會誤了要事,台鐵實在太誇張。
記者調查發現,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一名住高雄的乘客也曾遭遇同樣狀況,白天還好,但晚上就會讓人覺得「怪怪的」,因為買票時以為客滿,上車卻空空蕩蕩,讓人以為來到陰陽魔界,上了「幽靈列車」。
台 鐵運務處原本初判,台東到高雄區間多,大部分短途區間已賣出,遠途的位子才會變少甚至售完。但調閱售票資料後,確認是售票單位有人「誤觸按鍵」,原本保留 給台東到高雄的兩百五十個座位「被鎖上」,因此無法售出,經統計有十三個民眾因此被迫買站票。站票是有座票的八折,一張二二三元。
該列次、該時段一般約有四十到五十人搭乘,有座票為二七九元,也就是說,因為售票單位的疏失,台鐵損失約一萬元。(自由電子報)

影片: 台鐵幽靈列車



鼎泰豐 - 炒飯加料多50元 鼎泰豐喊停 - 加料加價挨轟賺很大 鼎泰豐:只是試辦將取消




鼎泰豐

炒飯加料多50元 台鼎泰豐喊停 
加料加價挨轟賺很大?鼎泰豐:只是試辦,將取消


鼎泰豐小籠包 每個漲1元 鼎泰豐有21項擢I1日起漲價,平均漲幅約1成;其中小籠包每籠從新台幣190元變200元,一籠有10個,換算每個漲1元。(中央社)

幾乎被外國遊客將其與台灣畫上等號的知名餐廳鼎泰豐,傳出炒飯類產品若要加醬油炒,需加收50元費用。鼎泰豐今(27)日表示,只是試辦,既然消費者反彈,將取消服務顧客的加料加價。

鼎泰豐價格的問題,一直被放大檢視;鼎泰豐7月1日貼出公告表示,「本公司自99年起近四年未調過價格,因應人事、營運急部分食材成本增加的情況下,為維 持最佳服務及餐點品質,故自7月1日起調整部分品項價格,敬請見諒!」這一波的漲價,漲幅最多達15%,包括「招牌小籠包」從190元漲到200元,1顆 小籠包要20元。蟹粉小籠包330元至340元、紅燒牛肉麵210元至220元、元盅雞湯190元至200元、蝦仁炒飯更一舉從180元漲至200元、小 菜、烤麩也要調漲。

中國時報今日報導,鼎泰豐10月中起炒飯類產品若要加醬油炒,需加收50元費用。報導說,鼎泰豐賺很大,炒飯用15毫升醬油,醬料成本不過1.3元,無疑是「醬油界的40倍奉還」。

鼎泰豐解釋,點炒飯的人很多,廚師每炒一鍋飯可做4份炒飯,但若要應付客人加醬油、加辣椒的客製化需求,就得單獨再炒一鍋飯,確實比較費工,考量成本,決定自本月開始收費。

引發討論後,據中央社報導,會要求額外加料的消費者,多數是台灣的客人,可能吃的口味比較重,有些台灣的消費者,不僅要加醬油,也要求加辣,增加廚房的作 業負擔。這項加價措施從2周前「試辦」,既然消費者有反彈聲音,公司方面討論後,認為還是提供鼎泰豐的原味,避免加料後破壞炒飯的口感,所以炒飯不會加 價,但消費者不能要求加料。

炒飯加料多50元 台鼎泰豐喊停
知名餐廳鼎泰豐10月中旬起,顧客點炒飯時,要求加醬油或是加辣,都要加價50元,目前鼎泰豐的一份炒飯新台幣160元,加價後為210元,等於漲價三成多,引起消費者不滿。鼎泰豐表示,即日起不再提供額外的炒飯加料服務,「堅持提供廚師烹飪原味」,所以也不會再增加費用。
鼎泰豐解釋,外國觀光客點餐只會依照菜單選擇,不會要求加料,會額外要求加料的消費者多數是台灣客人,或許是吃的口味比較重,有些台灣消費者不僅要加醬油,也要求加辣,增加廚房的作業負擔。
鼎泰豐說,這項加價措施從2週前「試辦」,既然消費者有反彈聲音,公司方面討論後,認為還是提供鼎泰豐的「原味」,避免加料後破壞炒飯的口感,所以炒飯不會加價,但消費者不能要求加料。(大紀元) 

炒飯加「醬油」多收50元 鼎泰豐挨批
以小籠包打響知名度的鼎泰豐,最近小菜和小籠包悄悄地漲價,還傳出香港觀光客點一盤肉­絲蛋炒飯,想要加點醬油炒提香,店員竟然說要加收50元,引起許多觀光客不滿,甚至有­陸客一聽到加醬,又不是加料,醬油成本根本不到50元,這樣還要加價,根本就是搶錢,­寧可選擇不點。(TVBS)

 影片: 鼎泰豐 炒飯加「醬油」多收50元 挨批



兩岸廉價航空搶市 上海-高雄千元不到 / 春秋航空 吉祥航空




兩岸廉價航空搶市 上海 - 高雄千元不到

廉價航空 - 春秋航空 吉祥航空



看好兩岸來往頻繁,大陸的廉價航空「春秋航空」,今天首班高雄-上海的直航飛機,在小港機場降落,最便宜的未稅機票只要人民幣199元,折合台幣才961 元,比高鐵北高票價還要便宜,下個月還有吉祥航空也要加入廉價戰局,不過價錢雖然優惠,服務卻打了折扣,像是行李的免費托運只有15公斤,機上也沒有餐 點,想要搭乘,可得仔細比一比。

歡迎大陸的廉價航空來台,還特地噴灑水柱,第一班從上海直飛高雄的班機在小港機場降落,飛機上180位乘客,平均只付了市價2折的價錢。廉價航空乘客:「這麼近、這麼方便,確實很難得,起來也很舒適。」




廉價航空乘客:「到這裡旅遊很舒服。」

春秋航空最低的未稅票價只要199人民幣,換算成台幣只要961元,比高鐵的北高票價還要低,和華航比一比,廉價航空未稅的票價,越早買越便宜,折合台幣 從961元到3042元不等,比起華航上萬的價格要便宜很多,不過其他像是行李免費託運的廉價航空只有15公斤,華航有23公斤,座位也是華航比較舒適, 還附上餐點,也就是說廉價航空在服務上打折扣,來提供便宜的機票給民眾。

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前面兩個星期的6班,從上海到高雄基本上全部爆滿。」

看好兩岸的商務客和自由行的旅客,除了春秋航空,下個月還有大陸另一個廉價航空吉祥航空要加入戰局,同樣一個禮拜3班,每班可搭載180位旅客,在不景氣的時代,給消費者不同的選擇。(TVBS)

影片: 兩岸廉價航空搶市 上海 - 高雄千元不到



視力0.1的青春壯遊 - 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 洪榮泰





視力0.1的青春壯遊 - 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 洪榮泰


視力0.1的青春壯遊

右眼因為先天性視網膜剝離而全盲,陳奕成左眼的視力也只剩下0.1,但他,仍然夢想在大學時代,有趟青春壯遊,儘管踏上腳踏車,看路就比一般人辛苦。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我應該大概一到三公尺左右,就距離那個分隔島上面的路牌,大概一到三公尺左右的距離,才看得到。」

和他一起出遊的,是以前啟明學校的高中同學洪榮泰,雙眼視力0.1,視神經發育不全,有眼球震顫。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因為,我眼球震顫的問題,就 是,就會沒辦法看移動中的東西,就是可以看清楚他是什麼,可是,沒辦法看不到細節的部份,就是像文字啊,或者是一些,就是比較小的圖案之類的。」

九月開學前,兩個大學生有了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那是由愛盲基金會第一次舉辦的「視障壯遊獎助計畫」,不多話的兩人,鼓起勇氣參加徵選,報名的條件必須附上行程規畫,兩人先上網,參考網友的環島路線,共識是,避開夜間騎車,以免視力不佳,發生危險。

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我本來是在北部這邊,我要走海線,然後,他想要走那個台一線,就是沒有往外繞的路線這樣,後來我們就這一個問題,都吵滿久的,就 冷戰了一段時間。」記者:「冷戰的時候怎麼辦?」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就行程規劃先暫時延緩啊,暫時停止啊,暫時無法達成共識的是,兩人對行進路線有 著不同的想法。」

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因為,就因為可能前幾天,就有走很多海線,那就想說,那就直接走比較順的路這樣。」

冷戰,讓計畫停擺了好幾天,趕在報名前,總得有人妥協,才能繼續,預計十天的環島行程,洪榮泰負責簡報檔,把每天的環島路線、旅程時間和食宿,都做成動畫,經過初選、複選、決選,三個月等待,最後,是以企劃的完整性,獲得評審青睞,拿到旅費獎助。

準備出發前,平時在一南一北念大學的兩個人,還各自先加強訓練了一番。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在出發之前,我平常會出發之前,先在學校的操場,就是練一 些體能訓練,譬如像跑步啊,做仰臥起坐、做伏地挺身之類的,就是有回台南的話,才去騎車,像是從我家,騎過去高鐵站啦,或者烏山頭水庫之類的地方 。」

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我就是平常就是,會找家裡附近一些,一些比較有,就是坡度的地方去練車,這樣,那就是平常就是,平常就是會固定時間去練,大概就是,就是只要天氣可以,就幾乎,每天都會去練車這樣,因為平常自己平常就有在騎車了。」

兩個人都熱愛單車、渴望環島,期待著這一趟旅行,要為自己寫下青春紀錄,直到出發的那一天。洪榮泰媽媽:「你看那新聞報的,全省各地每個地方,災情都很嚴 重,都積水,地上都是泥,那騎腳踏車真的很危險,很不放心哪,我就問他說,可不可以取消,或是延期,對啊,不然,他去參加的話,我們在家裡也很擔心。」

颱風前腳剛剛才走的消息,讓洪媽媽非常緊張,怕榮泰的視力沒辦法應付路況,雖然知道兒子盼望這趟旅行已久,也得試著換個方法勸說看看。洪榮泰媽媽:「我就 打電話給另外一個同學啊,然後,他就說,沒辦法取消,只能延期啊,我說延期,我說,那修好用到如果比較安全的話,至少要一個月以上啊,他就說,那時候就開 學啦。」

或許,是時候放心讓兒子單獨出一趟遠門,面對未知了,這對母子倆,都是一種學習,目送背著行囊的榮泰出家門,媽媽的擔心,也一路跟著到門口。

環島前,家住台中的洪榮泰,先搭車到台南的陳奕成家會合,準備要出發了,兩人正各自檢查腳踏車和裝備是否一切正常。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簡易的東西,就是,這是隨身打氣筒,然後,這個是補胎片,然後,還有這是隨身工具。」

正當兩個大男生整裝待發時,坐在一旁的奕成媽媽,說到了兒子對於這趟旅程的堅持,幾乎已經到了「先斬後奏」的地步。

陳奕成媽媽:「我知道啊,他下午有跟我講。」記者:「你要出門的時候才講喔?」陳奕成媽媽:「是的。」記者:「他這樣去騎腳踏車,你會不會擔心?」陳奕成 媽媽:「會啦!」記者:「會,他去十天耶!」陳奕成媽媽:「十天,會擔心啦!而且這幾天,到處下雨下成這樣,電視看到這樣,做媽媽的會擔心,一定會啦。」

奕成媽媽笑笑的說著擔心,但她知道,兒子很想藉由這次證明自己,為了不讓大人們擔心,出發前,兩人再次打開電腦確認路線。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VS.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其實,我們昨天還為了要不要延期然後就吵了,還在吵架,就為延期的事情要不要延啊。」

其實,兩個大男孩心理壓力也不小,颱風後,雖然雨過天青,是不是該改變路線,避開哪裡才安全,會不會繞了遠路,種種考量下,某些路段,兩人又得重長計議。 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VS.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因為這條下去,直接就接十七了,我知道,我知道,所以,我們明天可能,那你明天是,我們明天是走建 國,走建國,這樣還要那個耶,因為,這裡是高架,如果要走這邊,就要走別條過去耶,所以,我們之後就走,走到這裡,這裡轉過去,那一條路很難走,真的假 的,那一條路很小,不是很小,就是它的車很多,喔,我知道,颱風不要來,環島要成功,GO!」

在台南的保安車站前,向老天爺許下願望,儘管出發前小狀況不少,兩人還是沒被拌住,照原定計畫出發。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我們去年的時候,原本有約說 要一起,有約一起去環島,就參加那個體委會辦的單車成年禮,結果我們出發,我們到第四天吧,在高雄的時候遇到颱風,主辦單位因為安全考量,就直接取消掉 了,所以,我們在後段就沒有騎到。」

高中時,陳奕成的環島計畫也曾被颱風吹亂過一次,第一天出門,第二天就打道回府,留下遺憾,洪榮泰去年和陳奕成結伴,是第一次環島,也遇上颱風,所以,這次兩人都決心要排除萬難。

第一天,先在墾丁落腳,奕成沒玩過水,看到海,特別放鬆了心情,其實,是為了計畫中,隔天要挑戰的單車族環島必經之路,壽卡鐵馬驛站,傳說中,上坡不斷的 單車族好漢坡。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也是聽說壽卡很難,對啊,結果後來騎到這邊之後,就有一種,有一種,就覺得,怎麼這樣就沒了,對啊,就是有點驚 訝,其實,沒有傳說中那麼難。」

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應該是被騙了吧,我一直之前在網路上,看過部落客寫的,我都覺得,壽卡應該很難很難,很難騎吧,結果,騎上去,就發覺,是還好,可是就感覺有點被騙的感覺。」

輕鬆拿下第一勝的兩人,踏上旅途發現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在這兒建立了自信心,還有,視力只有0.1,要面臨龐然大物的勇氣。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有時 候,就會突然,後面有砂石車,衝過去啊,就是會有,會有一種壓迫的感覺,對,可是,就是要,就是儘量讓自己穩住,就不要,不要被它影響。」

之後,一路往東騎,一個摸黑出發的早上,兩個坐在台東海邊等待的大男孩,收到了大自然給他們的鼓勵。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我們那時候,去之前,去的時 候,就發現就是,在我們前方,就一片一片雲很厚,我們就在那邊想,今天應該是,有點失望說,想說今天看不到日出,我就在後面慢慢等,那最後,好像快六點半 的時候,忽然就看到,太陽從那個雲端,雲那邊出來,就覺得,那種還滿難形容詞怎麼用,還滿開心的。」

看到了日出,晨光中,踩著元氣飽滿再出發,十天旅程,即將過了一半,兩人正慶幸著一路順利。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他腳踏車好像爆胎了。」

還好,洪榮泰對腳踏車熟悉,立刻停在路邊檢修,重新打氣。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應該,出發不到一分鐘吧,又發現那個後輪又怪怪的,結果看它,又爆胎了。」

對車了解不如榮泰的奕成,大多在一旁看著。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他對車子比較熟,我對車子不熟,所以,有狀況,都是麻煩他幫忙,我在旁邊看看,能多 看能不能多學一些什麼東西吧。」記者:「那你有學到什麼嗎?」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發覺沒有。」

平常騎車,兩人也大多是榮泰騎在前面帶路,奕成習慣性的跟在後頭。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就是,我就是一直騎到前面,然後看,然後想說,他都還沒有跟上,所以,我就先停在旁邊等,然後,等了大概幾分鐘之後,發現他還是沒有回來,所以,我又回頭去找他。」

在往蘇澳的路上,帶頭的榮泰等不到奕成,卻不知奕成已經出了大意外。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就是我們有一條路,一個是往上,一個是往下,我們要往上,那 時候,看到旁邊寫什麼國道五號吧,我就那時候發覺,好像應該差點要騎上高速公路吧,後來我們就,我就發現有問題,就跟榮泰講,我們兩個就回頭,用牽車牽下 來,那時候好像我走得太靠旁邊,因為旁邊是大約有一層樓高的樹叢吧,我就太靠旁邊,就整個重心不穩,就是摔下去。」

奕成回憶,他當時連人帶車瞬間往下墜,連呼救都來不及。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一開始,我一下去的時候,我就看到榮泰有在上面,回頭在看,奇怪,後來,就發現他不見了,後來,後來我就朝旁邊有那個路,我就慢慢爬上去。」

後來,還是奕成自己摸著草叢,從大約一層樓高的邊坡爬了上來。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小腿前側,左小腿,有一些那個刮傷,小腿前側,前側這塊肌肉,這一塊,這一塊,有沒有看到,這裡,對,那個是舊傷啦。」

奕成視力不好,得彎著腰,靠得好近的仔細檢查,經過這麼一摔,竟然奇蹟似的毫髮無傷,爬上來後第一件事想的,卻不是擔心自己的傷勢。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其實,我不會害怕,我反而會想說,車子會不會壞掉,不能環島了,結果,我反而不會想說,我人有沒有怎樣。」

心心念念的,還是要完成環島,只是,奕成的車可沒這麼幸運了。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有歪掉了,可是,我沒辦法調。」

受了重傷的腳踏車,得馬上「送醫」急救。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VS.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前後都歪掉了,我們剛剛有檢查一下,他的這邊(龍頭),應該是沒辦法修了吧,應該是歪了。」單車店老闆:「出來環島喔,對,環島,要出來環島還去撞到車,技術怎麼那麼差。」

兩個大男生被單車店老闆一虧,靦腆得不好意思,還好,風趣又熱心的車行老闆,把車前前後後都看了一遍,發現,不只後輪,就連前面的鋼圈也摔歪了。

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VS.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VS.單車店老闆:「這個老工具啊,這個差不多五十年以上,那可以順便幫我用嗎?」

本來,兩人還擔心腳踏車要是「病情嚴重」,需要「住院治療」,會耽誤了行程,還好先在附近 一頓午飯回來,車子已經恢復原狀。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就感覺比較順一點了。」單車店老闆:「你那個變速,你沒有變變看,我現在變速都已經給你調整的 很好了,那一速都可以了,但是,還是要騎腳踏車還是要有技術。」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我知道。」單車店老闆:「祝你們幸福 !」

終於,又再度出發,一路上,狀況比較多的奕成,對於榮泰下了一個註解。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他喔,他是最佳的,就是可以旅遊,就是一起出去旅遊的伴啦,就是他會在沿途上幫忙,一些幫忙我,就像可能車子壞掉,車子衝撞到啊之類的。」

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其實,我覺得,我們就是互相啊,因為,就是,有時候,就是走錯路,也是他在找啊,對啊,就是只是互相而已,就是彼此有各別的長處這樣。」

看起來,比較會照顧人的榮泰,也很坦白,他的弱點是在認路,這個部分,他得依賴奕成多一些。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其實,我跟他互補,是因為,他就是, 因為他眼睛,就是有眼球震顫的問題,所以,他其實在在移動的時候,在騎車的時候,他其實是看不到上面的路標,那因為,我沒有眼球震顫的問題,所以,我字比 較能清楚去看到路標,就看到之後,如果,比較重要的路口要轉彎,或幹嘛,會先跟他提醒說,在哪一個路口要轉路線,有時候,他先規劃好,我記得,就大概看, 就跟他提醒一下。」

不過,說到找路,這絕對是考驗兩人從高中時代就開始的友情。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就是,一開始如果是走錯路,通常都是我帶錯路,因為,我是騎在前面那 一個,對,然後,如果發現走錯路,就是通常都會先停下來,就是看衛星導航這樣,就是往原本畫的路線,然後就有的時候就,有的時候就會吵,就是吵的點,就是 在於就是,我們要原路回去,走回對的那條路,還是直接找一條新的路接過去,榮泰平時帶路慣了,遇到要找路的時候,就顯得強硬。」

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沒有明確的說不行,一定要聽我的,這一句話,就是比較硬的,就直接出發,後面的,就只能跟車。」記者:「這種情況都是誰比較居多?」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應該是我吧!」

奕成大多跟在後頭,走錯路也比較好商量。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我的想法,就想要先跟他騎,然後等到如果真的騎錯,再,再繞,就騎我的想法的路線。」記者:「那結果呢,騎對還騎錯?」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通常,通常是兩條都可以啦。」

但,為了該走哪一條路,兩人心裡已經起了疙瘩,常常又是一陣無語。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就是走錯路的情況,然後就會,就是可能等紅綠燈的時候,都不會講話,然後,就騎過一段路之後,就好了。」




兩個大男生就這麼一路互相扶持,一起克服困難,也一同感受台灣人的熱心。路過民眾:「那因為,我發現他們的身分很特殊,對,所以,我覺得特別感動啊,而且 他們這次贏得了這個獎金,讓他們可以完成這個夢想,我個人很喜歡這種勵志故事,所以,我看到怎麼有他們,太感動了!立刻跑下來。」

遇到路人的加油打氣,還有在奕成又發生狀況時。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我覺得,我那時候在橋上就爆(胎)了啦,我覺得更早,我一開始就在猜,你不是爆胎了。」

兩人又是一番忙碌,這已經是一天內奕成的車二度爆胎了,正當榮泰要幫車子重新打氣時,一位熱心騎士停下腳步。路過民眾VS.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VS.單 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跟他講,可以跟他們(店家)借來打(氣),他們那個電動的,可能打一下就爆掉了,不會,那個打不倒,那個一百多磅,對啊,我這個也 是用那個,我是打到可以騎,因為,我沒辦法,我只有補胎片,你們還有帶吧,有有,我是建議可以找他(店家),他電動的,打起來比較好打,因為,我要趕火 車,好好,謝謝謝謝!」

一路上,總有人關心和幫助,環島結束的前一天最累,當天得從台北騎到台中。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我們那天從台北的新莊騎到台中的西屯,我們那天早上大 約七點半出發,到台中西屯已經(晚上)六點半左右了,大概騎了十一個鐘頭左右,那天我在桃園那邊吧,桃園還新竹那邊,看到有一個天橋,上面寫的溫度計寫三 十八度。」

那天,穿梭車陣的兩人,不停的踩著踏板,真是又累又熱,全靠意志力撐過去;旅途的第十天,當兩人再度出現在十天前出發的台南。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VS.單車環島大學生洪榮泰:「終於結束了!終於回來了!終於回來了!好累喔!」

衝破終點線,兩人異口同聲的說好累,但,現在回想起來,除了疲憊,當時,堅持要不受颱風影響,如期出發的奕成,多了幾分感性。單車環島大學生陳奕成:「這 趟旅程下來,就是我覺得,我們可以,我們其實,雖然,我們視力不好,可是我們還是可以跟明眼人一樣,就是可以一樣,可以自己,自己去騎自行車去環島,我們 也可以跟明眼人一樣做同樣的事情,而不會因為受到視力的影響。」

一路照顧奕成,修車、帶路、臨危不亂的榮泰,依然一樣酷,對於這趟旅程的感想不多言,但,平安回到家後,一個月,榮泰媽媽發現,兒子不一樣了。榮泰媽媽: 「他以前,不會去跟人家參加活動的,自己在附近騎,那現在就會自己參加活動,就有時候,勇於跟人家參加啊,然後,就自己,或是自己騎到有一個定點啦,比較 遠的地方,這樣子逛一逛啊。」

媽媽小小的驕傲,察覺兒子這趟回來,除了明顯曬黑,還更勇敢的,願意走出去了。榮泰媽媽:「然後,我知道,他是想要去克服這種困難問題啊,因為他也許一輩 子有一次,還是一次而已,因為,他視力到像我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會愈來愈壞,也不一定,那時候,也不能要騎到那就騎到那,對啊,然後他講的時候,就說,好 啊,就讓他去體驗一下。」

兒子出門前,媽媽的不放心,經過一趟十天的單車環島之旅,變成見證他成長的紀念,就像一場成年禮,兩個視力只有0.1的大男孩,靠自己勇敢出征,踏著豐收而歸。(TVBS)


大廚家的幕後推手 - 廚師林隆翔 太太翟憶慶 - 詠豐堂




大廚家的幕後推手 - 廚師林隆翔 太太翟憶慶

詠豐堂

大廚家的幕後推手

◎店家資訊:
詠豐堂(02)2731-3177
台北市大安區濟南路三段27-2號

要說人氣,素蒸餃不如小籠包熱門,要論口味,素蒸餃少了小籠包裡,帶著湯汁的肉鮮,但一派素淨的味道需要功夫。

林隆翔左右開弓的2把菜刀,正把青江菜剁個細碎,之後火爐上的豆干、香菇拌炒得金黃香酥,混合著菜香做內餡,不過,林隆翔心裡最重要的步驟,得回到燙青江菜這個開始,熱水先川燙,立刻換到冷水裡,再加冰塊冰鎮,好保持翠綠色澤。

廚師林隆翔:「青江菜的內心部分,一定要讓它真的是冰的,不然的話,很容易在製造的過程當中,它裡面是餘溫,結果我們沒有注意到的話,它產生了所謂的就是說壞掉的狀態,是溫度不夠,然後菜壞掉的話,就是容易酸。」

菜沒燙好,整鍋餡跟著毀了,林隆翔哀怨的說,那他的耳根肯定也不得清靜了。廚師林隆翔:「所以說前幾次,因為本人沒有注意到,可能是心情不好吧,可能被太 太罵了,所以說心情不好,那青江菜就沒有燙好,而導致燙得太生了,而不太熟,太生了,生了也導致它的青江味啊很濃,它的生菜,它的青江菜味太濃郁了,結 果,在我們製造過程拿去吃的時候,那個素菜蒸餃,裡面全部都是青江味。」

這就是被太太翟憶慶上次抽檢發現的,從此林隆翔給了太太一個新封號。廚師林隆翔:「因為之前沒有注意到,所以說,我之前我所做的東西,基本上都會經由我太 太的嘴巴嚐試,也就是說,她是我的測試官,沒有過她的嘴巴,這道菜是絕對不能出去的,所以說,可以說我經由我手上的所謂的料理,或是點心的部分,我們店裡 面的商品,我一定請我太太做一個測試,因為我覺得我不是師傅,我太太才是師傅,因為我太太是吃的師傅。」


「測試官」也好,「吃的師傅」也罷,看得出來林隆翔很尊重太太的意見,林隆翔15歲就進了知名的上海點心餐廳當學徒,外皮Q、底部煎得酥脆的上海生煎包,就是那時紮下的基礎。廚師林隆翔:「上海式的老麵就是用酸麵,老麵就是酸麵,加了食用鹼,酸鹼中和。」

在沒有發粉的那個年代,就是用這個方法養出天然老麵,跟過老師傅的林隆翔仍然沿用老規矩,還有小籠包也是基本功。廚師林隆翔:「就是我們施力下去,對不 對,跟我們打的意義是一樣的,只是說在做麵粉類的東西,只是一個表演。」記者:「所以,它其實這個是。」林隆翔:「就像拉麵一樣。」

甩麵、揉麵,林隆翔已經滿頭大汗,不靠機器,得把麵糰的筋性揉出來、打出來。廚師林隆翔:「因為以前我們有跟過老師傅在學嘛,那師傅都會有這個手法,那現階段而言,現在年輕一輩比較沒有、沒有學到吧。」

打從小徒弟到現在,林隆翔的30年廚齡,桿出的小籠包外皮就能印證。廚師林隆翔:「厚薄度有沒有東南西北,都是一樣的,是這樣子,假如說有紋路,這邊厚,就比較暗一點,對不對,這邊比較透明一點,那就是厚薄不一。」

小籠包收口,能捏10幾、20個摺子,已不是重點,皮薄、湯汁多,才是林隆翔的訴求。廚師林隆翔:「因為我當初在日本喔,日本人對小籠包的好奇就是說,它 為什麼會有湯,而且還有透明狀,所以我針對這幾個的問題,我會把我的小籠包的湯汁放大,而且皮會多,因為我做的小籠包比外面稍微大一點點,我差不多是28 克到29克一顆。」

林隆翔可以算是資歷豐富了,10多年上海點心的工作經驗,又曾被外派到上海3年展店,也曾在五星級飯店當主廚,接著又被延攬到日本去工作,就是日方希望借重他的手藝,把上海點心帶到日本,也就是在日本工作的那7年,讓林隆翔改變很多。

廚師林隆翔:「(以前)我反應就是說,妳說妳的,我做我的,妳不是專業人士,妳怎麼懂我的心理、懂我的辛苦,是這樣子喔,那但是因為我們以前就是2個個體嘛,對不對,在工作上沒有交集的。」

那時翟憶慶是廣告公司的上班族,對於2人的婚姻,林隆翔當時是這樣解讀的。廚師林隆翔:「我覺得夫妻之道,因為我以前不懂,我去了日本之後,工作之後,因為分隔兩地以後,我才慢慢我可以這樣講,我的婚姻生活是跟以前的人一樣,相親後才慢慢建立感情的。」

所以包括他的壞脾氣,和沒有好好經營婚姻,林隆翔也都是後來才發覺到。 廚師林隆翔:「她一直默默的在為我付出,但是那個時候我不懂得珍惜,到了日本去以後,真的,這7年來,在家裡面,在台灣的家裡面,她沒有替我就是,真的就 是代表我,把家裡面照顧得很好,尤其是2個小孩、我的父母,還有這個家,所以說,在這個7年裡面,我慢慢的才去改變我自己之前的我,真的是脾氣也不好,非 常暴躁,還有點武力傾向。」

夫妻倆的相處就像火爐上的那鍋高湯,慢慢熬著,熬著老上海菜,煨麵的雞高湯。廚師林隆翔:「雞,第一個比較不油,第二個,站在膠質來講也很濃郁,所以說, 我們採用了第一個老母雞的部分,還有就是雞的脊椎,整隻,就是像我們人的那種脊椎,比較有味道的,還有膠質的部分,雞腳,我們去熬製,經過了一天一夜,熬 製了濃湯,讓牠這個膠質完全釋放出來。」

大火逼出雞湯原汁原味,不加其他食材的濃郁,為了這一大鍋湯,每週有兩個晚上,林隆翔得睡在店裡顧著。廚師林隆翔:「大概2個小時來看製一次,2個小時來 看製一次。」記者:「那怎麼不把它交給小徒弟?」林隆翔:「因為這種湯喔,沒有顧好的話,真的會就是很容易焦掉,因為它有膠質,那可能要隨時隨地去攪拌一 下,它的攪拌不是說去讓它充分,而是說讓它的裡面的材料呢,充分的在循環。」

歷經時間這才夠熬出一鍋湯的濃和香。廚師林隆翔:「我們差不多1到2個小時還是屬於湯,湯的味道就是清水,就是我們常講的,清水掛湯一樣,那種就是說還是 屬於白開水,湯還不夠濃郁、還不夠黏稠,經過6個小時之後,它慢慢地會經過了到,差不多就是說,有一點點的顏色,但是還是有點透明狀,經過12小時到18 小時的時候,可能就會到達所謂的乳白色的狀態,一直到24小時的時候,24小時,它的膠質完全釋放出來,已經達到完全化解掉了。」

靠著這鍋湯頭,才能煨出由生到熟、由熟到糊,但卻軟而不爛,吸飽湯汁的麵條,「煨」這種烹飪手法,是用文火慢慢熬煮食物,熬到酥軟,把湯汁香濃都煨進食材,其實也像這對夫妻的相處,是慢慢才「煨」出感覺的,那時林隆翔剛到日本,太太越洋電話加油打氣,林隆翔還不太領情。

廚師林隆翔:「她也沒說什麼,她只說兩句話,『老公你辛苦了』、『老公我愛你」就這樣子,因為我覺得很噁心啊,我們都已經夫妻了,這個還需要掛在嘴邊,我 一直常常罵她,這個話就不要掛在嘴邊、不要掛在嘴邊,對不對,那我不知道,不太了解這句話的涵義,我講說掛在嘴邊,大部分都假的啊,但是她常常就是說『您 辛苦了』、『我愛你』這樣,我想說因為我跟我太太差8歲,我覺得她還是小孩子個性、脾氣。」

一個人的異鄉生活,日子並不好過,除了不想被日本人看扁了廚藝,林隆翔發現,一開始他還是被同事異樣的眼光看著。廚師林隆翔:「(以前)2天捕魚、3天曬 網,但是我到日本去之後,我從還沒有遲到過,我看到日本人的精神,改變了我的工作態度,再加上,當然我最大的功臣是我太太,她在台灣沒有讓我後顧之憂,在 日本很努力的做,那慢慢改變我的同事對我的看法,那起碼就是說,比累,我也不輸你們,但是再講上技術跟商品,那我更是超越你們,因為我會你們不會的東 西。」

這個改變,林隆翔歸功於太太,每2、3個月飛日本探班時,扮演好賢內助的角色。廚師林隆翔:「去跟我的同事打成一片,去從我同事那邊了解到我在生活上是怎 麼樣過生活的,就這樣子,所以說,她有些小地方的著手點,在我而言,在我看來,是很讓我感動的,但是我那個時候已經慢慢改變我的想法,不再想妳是來多管閒 事幹什麼,妳來去涉足我的生活幹什麼,但是,我只用另一個角度來看,是因為妳關心我。」

真心感受到太太的鼓勵,那是一種安心的後盾,和推著他向國際舞台,嶄露技藝,好讓他在異鄉打拚,激起鬥志。廚師林隆翔:「那經由這段時間,我感念到說,看 了日本的市場,因為早在20、30年前,這個日本的中華料理上,是我們台灣人的天下,但是,現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了以後,我們的機會就愈來愈少了,因 為大部分都是請了中國國內的師傅去了,那我有這個機緣巧合,去了日本以後覺得說,看待那邊的中華料理,好像有門檻卡到了,那我是覺得說,對我而言,我如何 再把我的中華料理的技術跟食材再精進。」

除了點心,還有什麼是能夠讓台灣師傅在激烈競爭中揚名日本市場的,林隆翔觀察,不該只是一成不變的上海味了。廚師林隆翔:「譬如說,我做這個牛腩筋,底是 美生菜打底,因為日本人吃美生菜,非常吃,那牛腩筋他又吃,他又吃醬油,所以說,我們用這種方式做,我是想說將來,對日本的觀光客而言,是不是可以,做一 個將來領導日本人接受這個商品(上海菜)的開頭,是這樣,尤其是對中華料理而言。」

用日本喜好的食材,江浙菜的料理手法,悶煮牛腩筋的方式叫做「(火靠)」,把杏鮑菇、茄子、泡辣椒的味道,慢火熱鍋都「(火靠)」進牛腩裡,其實林隆翔是 上海女婿,老式上海菜,在會做菜的岳父家裡吃過不少,太太翟憶慶也因為這樣,對菜色了解不少,可惜從前林隆翔總把這些當成不專業意見。

廚師林隆翔:「結果有一次,她到日本來看我,帶了一瓶辣醬油給我,就吃飯的時候,妳也可以沾一點來吃,結果有一次在日本吃了一個炸雞,日本的就是,因為日本人很喜歡吃炸雞,結果她就突發奇想,她說可不可以把這個炸雞跟我們的這個辣醬油,上海辣醬油做一個結合。」

會開始重視太太對菜的意見,那是一次休假回台灣,林隆翔回家嚇了一跳。廚師林隆翔:「就是我在返台休假的時候,看到家裡的書櫃啊,不是多了3、4本的書, 而是多了一櫃子的書,但是這些書全部跟餐飲有關係,各種管理的書籍,譬如說成本管理、店鋪管理、商品管理、材料管理,這些東西她都有興趣去看,促使得我感 覺說,跟她愈來與多的共同話題。」

像是餐飲界的名人傳記、菜餚來歷、菜譜,翟憶慶都買來讀,就是希望能找到夫妻間的共同語言,之後每次越洋電話的聊天內容,林隆翔都感覺到太太在為了向他靠近而努力成長。

廚師林隆翔:「她變得愛吃了,當然啦,以前就很愛吃,現在吃得更,那個層級更高了,她現在已經會品頭論足了,說這道菜是怎麼樣、那道菜是怎麼樣,裡面有什 麼食材,在我們的國際電話內容裡面增添了這個,就是菜的內容,以前沒有我們會共同討論,因為有些餐廳是我知道的,她今天帶著小孩去哪裡吃這道菜怎麼樣,我 們會共同討論,變得說我們多了一個主題可以是2個一起討論的。」




從前被林隆翔認為少有交集的夫妻之間,突然有了好多話題,話題都是圍繞著關心著他的餐飲專業,2個人對菜、對家、對人生,好像也有了共同的理念和態度。廚 師林隆翔:「因為我這樣講,我以前有不好的過去,但是我太太看到我對工作的執著,對我、對廚房這一塊的興趣,我覺得我在日本好像有點發揮出來了,但是在台 灣沒有錯,台灣是很多的食材、技術,我太太看到我說,我在日本的改變,當然我們不能去判斷說日本是好還是不好,但是對我們而言,好像日本是增進我跟我夫妻 的,夫妻感情的一個不錯的地方。」

就這樣一次分離,促成了一對夫妻的成長。林隆翔太太翟憶慶:「也許以前,我講他一下小小的壞話,也許以前,他會做一些事情,碰到一些困難,他沒有辦法可以 堅持下去,要不然就是覺得說,那我就算了,但是、但是現在的他,有碰到事情,怎麼解決,會去想解決方法,然後,會去想說如何去改變,然後說,這件事情不 通,沒關係,我可以換一個方式,那這些也是我跟他分開來之後,因為每個人都要獨立面對,現在家庭的背景跟他那邊工作的環境,他的工作環境影響了他,那我是 因為我現在的就是,當我獨立面對我自己的生活環境的時候,我也去成長了,也許這樣子的話,因為這樣子的時空背景,讓我們產生了說,人生有一個大的改變。」

翟憶慶看得出林隆翔對廚藝的投入,和想把上海菜經由台灣人帶到日本,她想在背後推著他完成心願。林隆翔太太翟憶慶:「他之前在日本還有生病,那時候、那時 候,我也很心疼他,然後也是因為這個事情,我也希望說,最起碼他在我身邊,我可以照顧到他,是這樣子,因為我想在一個人在異地的時候,特別是生病,無依無 靠的情形,那這件事情是讓我很內疚的事情。」

雖然這次是被太太給拉回台灣,但林隆翔並不惋惜,因為太太辭了工作,要用現在這家小館子,幫他完成更大的夢想,先回台灣養好身體,也把時間花在研究料理上,2人一起保留老菜,研發新做法、新食材,翟憶慶這次想為林隆翔搭一個代表台灣人,進軍國際的舞台。

林隆翔太太翟憶慶:「我覺得說,在日本的中華料理來講,還是比較屬於就是改變沒有那麼的大,那我覺得說,在台灣我們把台灣人的就是改良過的中華文化,去那裡,做一個讓日本人可以有一個不一樣的接受,也是為國爭光啦。」

廚師林隆翔:「就是因為她的成長,我也不能輸啊,我也要跟她成長啊,對不對,所以說,她是不是我的老師呢,我沒有看到成長,我還留在原地,對不對,是不是 變得說,她說出來的內容比我更深,比我更對,比我更有道理的時候,那我是不是枉為一家之主呢,對不對,是不是,所以說講實在的,沒有她的扶持,沒有她的成 長,也沒有造就今天的我。」

經過這些年,終於發現太太對他的好,當年聽不進的話,現在卻打從心底尊敬太太,讓他成長很多,也還好翟憶慶當時堅守婚姻,沒有放棄。林隆翔太太翟憶慶: 「也許是我有很多愛,然後他的背景是有一個比較不幸福的家庭,但是我覺得說,我生活在幸福的家庭,我可以給他的,是我能夠唯一能夠給的,不是用錢買的,那 我覺得說,我既然選擇了他,不管是有多少人的,就是看法,然後既然走了這個路,我覺得就是要堅持下去,然後彼此之間總是有磨合,但是我覺得他對我也很關 照,然後他也很關心我這樣子,所以這就是感情吧。」

翟憶慶的眼淚裡,應該藏了很多不足外人道的苦,但她選擇了收起辛酸,慢慢「煨」出甘甜,在婚姻裡、事業上,當一個大廚背後的推手,把他們的家和夢想,一步步往前推。(TVBS)


歸鄉農夫有機菜田 - 有機農夫盧建和




歸鄉農夫有機菜田 - 有機農夫盧建和


歸鄉農夫有機菜田

有機農夫盧建和:「有沒有誰知道這是什麼蟲咬的?」國小學童:「螞蟻、螞蟻。」盧建和:「不是,螞蟻不會去咬菜,我跟各位講,這種蟲叫做黃條葉蚤。」

校園一角的有機菜園,小小農夫們眼睛閃耀著發亮的光芒。有機農夫盧建和:「各位眼睛應該很好,你看這裡就有一隻黃條葉蚤,有沒有?」國小學童:「有有有。」

盧建和:「小小一隻吆,就這麼小一隻,然後牠很會跳,牠會跳,你一碰到牠,牠就跳走。」

採訪的這一天,是這學期唯一一堂有機課,孩子們口中的盧叔叔,是小學邀請來的農業達人,但盧建和成為有機農夫,不過這4年光景,35歲前的他,是個不折不扣的上班族。有機農夫盧建和:「我再怎麼都沒有想到以後會當農夫。」



務農真的是意外,在外商一待13年,當上年薪百萬的主管,沒想到2000年遇到父親生病,身為兒子的他,接受優退,毅然返鄉,回來淡水老家。

有機農夫盧建和:「我發現我爸肺癌第四期,就末期了,想說回來也可以就近照顧爸爸,回來的時候,我原先不是種這邊,是在門口有100坪,想說種比較健康的蔬菜,供給自己家人吃。」

起初只當興趣,單純不灑農藥,那時有機根本還不風行,不敢貿然躁進,選擇有把握的小吃店作為生計。

有機農夫盧建和:「我爸是做外燴的師傅,小時候常常要去幫忙,耳濡目染就會學到一些技能,生意好的時候,11點半到1點半這2個小時,可以賣到400碗的肉羹麵,400碗很恐怖,3個人而已,你幾乎是沒有停的。」

沒想到做了5年,租約到期,房東收回店面。有機農夫盧建和:「你可能賺到錢,不過你的身體也被搞壞掉,它變成你很忙、很忙,忙到中午吃不下,中午跟晚上都吃不下。」

這一休息,才發現身體甚至比在外商還差,肝指數飆到正常7倍,媽媽也是在那時發現罹癌。有機農夫盧建和:「像我媽媽她也是(後來)肝癌過世,我媽媽她長年 吃素,吃蔬菜的量非常非常大,那時候沒有有機的概念,就想說吃菜,吃多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就一直吃、一直吃,已經吃了很多有噴灑農藥的蔬菜。」

那年恰巧農業局輔導有機認證,讓陷入徬徨的他,靈光乍現。有機農夫盧建和:「原始顧客其實不超過5個,那(學)二胡的同學有些是家庭主婦,然後我就跟他們 講說我有個想法,小吃店不做了,想來種有機蔬菜,她們就說好,那我以後就向你買,她可能是開玩笑的一句話,可是我把它當真,就種了。」

屋子後,祖先留下的土地,成了一大片相思林,荒煙漫草,卻是他全新的開始。有機農夫盧建和:「很荒涼,然後它甚至有些荊棘,那些刺什麼的,長得亂七八糟,它可能2個人高,1層樓高了,都已經是這樣亂七八糟。」

花了一個月整理乾淨的地,先天體質不良,是塊旱地,種水稻是絕不可能,即便種菜也得看季節。有機農夫盧建和:「(土)太鬆了,這個沒辦法蓄水,它很容易就 被蒸發掉,所以尤其是像這種幼苗,水一乾掉,馬上就枯掉,像夏季,我們這裡比較抗旱的,像地瓜、像秋葵,或者是像洛神花。」

秋天進入雨季才能種葉菜,加上原有的地下水,缺水問題還算不難解決,開始免不了自鳴得意,根本沒料到挑戰才要開始。有機農夫盧建和:「新的土壤有很多營養元素在裡面,因為沒有被抽取掉。」


有機農夫盧建和:「種了一期、種了二期都還很漂亮,到第三期就不是你想要它漂亮就漂亮,莫名其妙的病菌全都上來,而且一些蟲害,你沒有看過的蟲害,或者沒那麼嚴重,它突然變得很嚴重,都沒辦法收拾。」

別看牠小小身軀,是有機路上最棘手難題,正面迎戰,只落得必敗的下場。有機農夫盧建和:「之前我是用抓的啦(笑),(緣葉蟲)這個有一個習性,牠會假死, 你稍微碰到牠,牠就會滾到地上去,太多了,你不抓也不行,就要耗很多時間,在抓這種東西,趕快再種一些牠不喜歡的,不然像這種蟲,牠喜歡吃這種菜,就把你 咬成一個洞一個洞。」

抓不勝抓,不能力敵,只能智取,輪流種植不同種類葉菜,除了讓供應的品項多樣化,也是治蟲害的根本方式之一。有機農夫盧建和:「像菠菜(緣葉蟲)就不喜 歡,因為不同屬了,一直種波菜,會有喜歡吃菠菜的蟲過來,那這批(菠菜)種了之後,緣葉蟲跑掉了嘛,那菠菜收成之後,這裡沒有緣葉蟲,趕快來種(另一種) 十字花科,緣葉蟲還不知道嘛,就趕快再種一批,這樣來搶。」

預防勝於治療,像菜苗最嬌弱,待在溫室內育苗,多少能跟外界隔絕。有機農夫盧建和:「蟲要爬進來不容易,因為要爬太遠了,倒是蛾一飛進來,一坨卵下來就 200、300顆,200、300隻的蟲了,像這樣長了出來,就開始噴(蘇力菌),就把它控制,萬一它有蟲卵出來,吃到菌就會被攻擊。」

終究防不勝防,有時蟲卵會附在褲管,跟著人進來,輕而易舉攻破溫室防線。有機農夫盧建和:「我們看不出來說有蟲,可能2、3天之後,小蟲就出來,牠很小很小,大概一粒沙那麼大而已,你也不容易發現到,你還會以為說我的菜很漂亮。

有機農夫盧建和:「要採的時候,可能只有短短2、3天,從很漂亮到賣相很差,這段距離只有2、3天。」

做有機4年了,前面2年經常屢戰屢敗,即便現在還是會有潰不成軍的時候,再心痛,也只能玉石俱焚,阻擋蟲害蔓延。有機農夫盧建和:「忍痛就趕快把它清除出 去,單單那個長豆一條過去,可以抓到500、600條的蟲,而且都是成蟲都很大,如果你再撐到這個時候,會每隻都鑽到土裡面去做繭,就很慘了,真的不行 了,沒辦法控制,趕快清除掉,有點心痛,其實那個時候長很多、長很多。」

有機農夫盧建和:「常常會有一陣子會撒下去的蔬菜,連一顆都沒收到。」

坦言曾經挫折到,起了不好的念頭。有機農夫盧建和:「你會起一個念頭,如果我偷偷用一下農藥,不知道會有什麼狀況,(以前外商)不容許,你做那種沒有效率的事情嘛,甚至於說,一敗塗地的事情,不可能讓你發生。」

有機農夫盧建和:「最感謝太太的當頭棒喝,敲醒夢中人,就好像我老婆講的一句話,要這樣投機取巧
就不要做,當初投入的一些心血就白費了,啊,你偷偷地用藥,偷偷的用化學肥料,人家永遠都記在心裡,這家農場的東西不能買,因為它投機取巧。」

過慣了快節奏生活,不論外商或小吃,都在追逐效率,但從事有機,卻得把這種心態徹底革命。有機農夫盧建和:「找到一個好的番茄苗,然後就很心急啊,連續種 2、3次都種不起來,今年就想說,希望它長得比別人還快,就用比較多的氮肥下去,第二天就看到,它頭開始低下來一點了,我想說完蛋了,這就是我太急了。」

有機好比打生活禪,一點一滴,磨去急躁。有機農夫盧建和:「心裡在想說,如果它們可以好起來,我一定會好好的對待它們,不要再這個樣子,結果只有大概不到1/3是起來的,是沒死的,其他都掛掉,這一點讓我以後得到一個教訓,千萬不要急。」

有機還教會他懂得謙卑,不可能全盤皆贏,要學會跟大自然共生共存。有機農夫盧建和:「那有機的做到後來,你會想說,這個只要一個平衡就好了,你有部分讓蟲 去吃沒關係,種10斤的菜,我原先預估要收10斤的菜,可以收個8斤就覺得OK了,那2斤以後,我就不會把它算在裡面,這2斤就是送給你們吃的,送給蟲吃 的。」

努力不見得跟報酬成正比,除了跟蟲害奮戰,也得耐得住無人聞問的寂寞,頭2年根本不知道通路在哪裡,靠著朋友介紹朋友,每週還去市集擺攤,終究有限。

有機農夫盧建和:「(第一年)一個月的平均收入,大概是不到2萬5,不到2萬5,然後你每天都要做那麼多的事情。」

憑藉積蓄,加上太太有工作,撐過最難熬的時光,直到第三年出現轉折,一位好友上社區網路替他宣傳,這才打開在主婦間的知名度。

有機農夫盧建和:「如果你是今天用要賺大錢的心態,你會認為種這個菜不好賺,你想要得到一筆積蓄,那更難,慢慢在調整我的心態,人不一定要擁有一切,擁有想要的部分就夠了、就夠了,會慢慢對物慾不再那麼追求。」

種有機,源自希望「吃的健康」,沒料到,長期勞動後的汗水淋漓,讓肝指數回歸正常,這是金錢換不來的收穫。有機農夫盧建和:「像我以前在外商公司的時候, 大概一個禮拜要吃2包左右的普拿疼,壓力又很大,常常感冒,一個月大概3、4次的感冒,常常這次的感冒看好了,一下子一不小心,睡個午覺沒蓋個被子,馬上 又感冒,現在還不容易,現在想感冒還不容易。」

一位媽媽消費者讓他發現,原來有機關係到不只他一個人的健康,成了支持的最大動力,剛開始在教書,因為兒子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辭掉原本教書的工作,專心照顧小孩子。

有機農夫盧建和:「:「我朋友就介紹,你吃盧先生的菜試看看,一次2次,延續下來,病況改善很多,不要去投機取巧,因為很多人的健康掌握在你的手上。」

想讓更多的孩子受惠,這1、2年,當地政府推廣學童營養午餐吃有機蔬菜,盧建和也是供應商之一,經常一忙就分身乏術的他,還是堅持每週二從淡水開車到位在八里的小學送菜。

有機農夫盧建和:「真的是不符成本的,你看這裡20斤嘛,然後我要跑70幾公里,來回74公里、74公里,如果扣掉油錢,差不多這個價錢,我覺得偏遠的小學生,才更需要幫忙。」


包括媽媽跟自己都太晚認識到有機,甚至有些人早吃慣了傳統種植,認為菜就該長的漂亮美觀。有機農夫盧建和:「我之前有個客戶,我跟他介紹有機,他就回絕, 說你們這個都是假有機,不可能沒有使用農藥,沒有使用農藥一定種不起來,你像小朋友,不會去怕蟲洞咬過的痕跡,不會去怕,因為蟲既然敢吃,人一定可以 吃。」

認為有機該從小紮根,去年初開始,在自己農場特地闢出一塊空間,讓學校老師能帶著孩子來這裡校外教學。有機農夫盧建和:「完全不用任何化學肥料跟農藥,有時候菜長得很醜,是蟲去咬的,算蠻正常。」

加上這幾年看了太多食品安全事件,盧建和驚覺有機教育不能再等、再拖。有機農夫盧建和:「(一個人)很單薄啊,到現在還是不是很多人會覺得有機是我們未來的趨勢啊,知道的太慢了,可能10年、5年,10年之後大家才警覺到,是因為大家都常常吃這種含農藥或者含毒的東西。」

有機農夫盧建和:「等一下揉的越起勁,麵皮越Q越好吃。」

孩子中餐吃的是自己DIY比薩,上頭餡料就是農場的有機蔬菜。有機農夫盧建和:「拿這樣給我就可以,我就幫你烤了。」

5分地的農場本就不大,但盧建和挪出的空間,佔了農場的1/3,要讓孩子們置身其中,還能奔跑追逐,才可以深刻感受到有機對自然環境的友善。

有機農夫盧建和:「其實我這邊也可以當作耕地,剷平也可以當成耕地,但我特別把它留起來,讓我這個農場可以有比較好的生態環境,生態對我們這種種有機的,也是蠻重要的一環,會有一些蟲,以前古時候也沒有什麼農藥,都是靠天敵。」

有機農夫盧建和:「台灣的耕地隨著開發不斷流失,盧建和希望守護住這塊地,有機不只是蔬菜讓你吃的健康,更主要是它可以讓你這塊地一直永續經營。」

希望子子孫孫能繼續領會到無添加的健康美好,跟這份大自然的恩賜。 (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