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迪爾氏症 - 長榮空服員疑罹「成人型史迪爾氏症」病逝 名醫揭「免疫失衡」真相

 

 

 

 

史迪爾氏症 - 長榮空服員疑罹「成人型史迪爾氏症」病逝  名醫揭「免疫失衡」真相

成人型史提爾氏症(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

成人史迪爾氏病或譯成人斯蒂爾病,是史迪爾氏病的一種類型,臨床以高熱、一過性皮疹、關節炎和白血球升高為主要表現,屬於一種罕見的全身發炎性疾病。 成人史迪爾氏病具典型三聯症:持續地尖峰式高燒、關節痛和獨特的鮭魚色凹凸不平的皮疹,且必須先排除其它所有可能疾病,才能診斷這個疾病。患者血清中的鐵結合蛋白鐵蛋白可能極高。

 

醫揭「史迪爾氏症」關鍵5大症狀,早期警訊別忽視

新光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黎子豪說,史迪爾氏症沒有明顯的高風險族群,多是偶發性,且與免疫刺激有關,據現有研究顯示,致死率約1至3成,而生活作息日夜顛倒,恐致免疫不穩定,建議民眾應盡量調整生活作息,並做好壓力調適。

黎子豪說,史迪爾氏症的症狀表現,包括攝氏39度以上高燒,持續一周以上,且發燒期間合併關節疼痛、皮膚出疹,以及喉嚨痛、淋巴結腫大等情形,病人通常因發燒住院,臨床醫師卻查不出感染原因,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也不佳,此時需抽血排除是其他疾病導致,如確診為史迪爾氏症,即時用抗發炎藥物治療,病人可存活並持續在門診追蹤。

史迪爾史症無明顯好發族群,年輕、高齡長者都可能罹病,且男女病人比率差異不大。黎子豪說,據目前研究,史迪爾史症與遺傳、性別、特定職業均無顯著關聯,其疾病本質是發炎,如控制不慎,出現併發症,死亡率可達一至三成,建議病友、民眾及有免疫疾病史者,如出現發炎情況,應就醫檢查,同時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別讓自己太過操勞。

外界關注,空服員工作壓力大,日夜顛倒是否為致病關鍵?黎子豪表示,身體處在長期日夜顛倒、長時間壓力情況下,確實容易導致免疫系統不佳,建議民眾應盡量讓生活型態、日夜輪序穩定,免疫統會比較健康,若高燒不退時,應至大醫院詳細檢查,若疾病發作時人在機上特殊情況,緊急處置只能採取退燒、止痛、休息,落地時應盡快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黎子豪表示,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可自動維持平衡,因此大多數史迪爾氏症病友,臨床上給予抗發炎藥物後,可維持病況穩定,此後半年至一年時間,需密集在醫院門診追蹤,使用免疫調節藥物,後續則可依個案情況,拉長追蹤時間間隔,由於史迪爾症有可能復發,病人需比照慢性病治療,做長期抗戰打算,在醫院固定追蹤、調整藥物。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7814


34歲長榮空服員疑罹「史迪爾氏症」病逝 女性比例較高?名醫揭「免疫失衡」真相

長榮航空一名年僅34歲的空服員,近日傳出疑似罹患罕見的「成人型史提爾氏症」(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病逝,消息震驚社會。

該名空服員9月25日從義大利米蘭飛返桃園機場,落地後前往林口長庚就醫,後續轉台中中國醫藥大學急診,不幸於本月10日離世。消息指出,該名空服員與座艙長對話訊息裡,透露自己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

她的病情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引發外界關注:這究竟是什麼疾病?為什麼會讓一個看似健康的年輕女性突然失控?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細胞遺傳檢驗室主持人張家銘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先指出,目前這位空服員的診斷仍待確認,「史提爾氏症只是其中一位醫師的推測」,但這起事件確實讓人重新思考:當代人的生活壓力、免疫失衡與罕見疾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被忽略的連結。


女性比較容易得到「史迪爾氏症」嗎?

張家銘提到,史提爾氏症是一種少見的自體發炎疾病,發病原因至今仍未完全釐清。根據研究,它並非傳染病,也不是單一基因造成,而是多重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

「性別傾向目前沒有非常明確的結論,」張家銘指出,有些研究顯示女性患者比例稍高,甚至在亞洲族群中女性占比可達8成,但也有報告發現男女差異並不顯著。

他解釋,這種疾病牽涉免疫調控的錯亂,「與其說是女性比較容易得,不如說是免疫系統原本就比較敏感的人,在外在刺激下更容易出現暴衝反應。」影響的因素包括個人體質、免疫調控基因、荷爾蒙差異、感染暴露經驗,以及心理壓力或生活方式等外部刺激。

換句話說,性別並非決定性關鍵,但女性在某些情況下的免疫活性較強,或許讓她們在這場「免疫風暴」中更容易中彈。

空服員的高壓環境,可能觸發免疫失衡

問到空服員的職業特性,長期跨時區飛行、輪班、睡眠不足,再加上長時間與陌生乘客近距離接觸,是否更易誘發「史迪爾氏症」?

張家銘坦言,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空服員與AOSD有關,但從免疫學角度來看,這樣的工作環境確實包含了多項潛在風險:

1. 生理壓力與作息干擾

空服員長期輪班、飛越時區、睡眠不足,容易擾亂體內的生理時鐘與自律神經平衡,這會讓免疫系統長期處於慢性壓力狀態,提升身體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

2. 接觸病原與環境刺激

飛行工作涉及密閉空間中與大量人群互動,暴露於不同地域的病毒與細菌風險相對提高。感染正是誘發AOSD最常見的引爆點之一。

3. 身體過勞與修復力下降

當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加上飲食作息難以穩定,免疫調節機制容易失衡,使原本體內潛藏的慢性發炎傾向被激化,導致疾病發作。

張家銘表示,雖目前並無確切證據證明空服員這個職業與AOSD有直接關聯,但從工作性質來看,確實存在一些可能增加誘發風險的生理與免疫壓力因素。「這讓我們更有理由思考:工作與生活是否正在慢慢壓垮我們的健康防線?」


醫師指出,當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加上飲食作息難以穩定,免疫調節機制容易失衡,使原本體內潛藏的慢性發炎傾向被激化,恐導致史提爾氏症發作。

為什麼病情會「突然急轉直下」?

許多史提爾氏症患者一開始的症狀像感冒,包括反覆高燒、全身痠痛、皮疹、關節腫痛,但令人不解的是,有些人在短短幾天內病情急遽惡化,甚至出現多重器官衰竭。

張家銘分析,這種「急轉直下」的現象常與以下幾個機轉有關:

1. 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MAS)

這是一種嚴重且致命性高的併發症,當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與T細胞遭到過度激活,就會產生失控的發炎反應,引發高燒、器官功能異常、凝血問題等,全身進入敗壞狀態。

2. 細胞激素風暴

體內像是介白素-1β、介白素-6、介白素-18等促發炎激素的大量釋放與交互放大,會造成全身性炎症反應失控,使心肺、肝腎等器官迅速受損。

3. 延誤診斷或治療不足

有時候因為症狀不典型、誤診為感冒、關節炎等常見疾病,未能及時啟動治療;又或是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劑量不足,使得病情悄悄惡化到不可逆的程度。

4. 累積性器官損傷達臨界點

若病人早期已有肝、心、腎等器官功能異常,隨著發炎持續,這些原本勉強支撐的系統就可能在短時間內崩潰,形成急轉直下的情勢。

張家銘說明,「總的來說,『惡化』通常不是一瞬間造成的,而是長期累積壓力與潛在風險交織下,終於在某個點突破身體防線。」

當身體在打「免疫內戰」

張家銘進一步補充,根據2024年發表於《Drugs》期刊的一篇大型回顧研究,AOSD的核心問題是「免疫暴衝」,身體誤以為自己被入侵,於是全力反攻,卻把自己打成重傷。

「病人可能會高燒反覆、皮膚忽然出現紅疹、關節痛到走不動、抽血報告卻找不到感染源。這不是單純的感冒或過敏,而是身體免疫系統整個「暴衝」,像是誤以為自己被入侵,結果瘋狂攻擊自己的細胞。那種感覺,就像在體內上演一場沒有硝煙的內戰。」

研究指出,AOSD患者體內的幾種發炎激素,包括 IL-1β、IL-6、IL-18會相互放大、形成惡性循環。這也是為什麼臨床上會使用標靶藥物(例如 IL-1、IL-6 抑制劑)來阻斷這個風暴。

不過張家銘也提醒,「免疫反應並不是壞事,真正的問題在於它『關不掉』。」這樣的機轉,其實與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亞健康症狀有共通之處,只是史提爾氏症是它的極端版本。

從罕病,看見全民的「免疫失衡」

張家銘提到,現代人身上其實充滿許多「輕度免疫失衡」的警訊:

1. 常常睡不好、早上起來仍覺得累
2. 吃甜食或炸物後覺得全身發脹
3. 關節一到下雨就痠痛
4. 壓力大時皮膚紅癢、嘴巴破

「這些都是身體在說『我有點過熱』。」他指出,發炎並非全然壞事,而是身體在求救。真正的關鍵,是讓免疫系統重新找回節奏。

如何在生活中「降溫」免疫系統?

張家銘提供幾個實用建議:

1. 規律睡眠

「睡不好會讓介白素-6與皮質醇升高,免疫就會處於慢性緊繃狀態。」他建議每天固定睡覺時間,讓身體重新感受日夜節律。

2. 飲食去除引火線

少吃甜食、炸物、紅肉,多吃橄欖油、魚油、莓果、綠茶、薑黃等抗發炎食物。

3. 適度運動

「不是越激烈越好,而是要穩定。」每天快走30分鐘、伸展或瑜伽,比一週一次高強度爆操更能調整免疫。

4. 顧好腸道菌

腸道是免疫最大基地。張家銘建議多攝取膳食纖維與發酵食物,如洋蔥、燕麥、味噌、優格等,穩定腸道菌相。

5. 定期檢測發炎指標

若發現自己經常嘴破、反覆喉嚨痛、筋骨痠、皮膚反覆癢,這些都可能是免疫節奏跑掉的提示。張家銘建議定期追蹤血清鐵蛋白 (Ferritin)、C反應蛋白 (C-reactive protein)、肝酵素等數值,這些在研究中被證實與發炎有密切關聯。

「疾病,是免疫在無人指揮時的暴動。」張家銘表示,當我們懂得傾聽身體訊號、調整節奏,免疫就會慢慢回到該有的位置。

他提醒,若出現反覆高燒、皮疹、關節腫痛等症狀,尤其是長期處於高壓、輪班、跨時區工作的族群,應盡早就醫。「史提爾氏症雖罕見,但越早被發現、越能阻止惡化。」 https://tw.news.yahoo.com/AD-021047654.html

 

影片: 解碼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 持續高燒.痠痛要注意 不是老了! 血管退化4警訊曝光

 

 

 

 

 

 

 

 

 

台積電內鬼案 - 內鬼工程師身分起底 手機拍1000張照全流向日本 業內人士:最後流向「沒那麼簡單」

 

 

 

 

台積電內鬼案 - 內鬼工程師身分起底 手機拍1000張照全流向日本 業內人士:最後流向「沒那麼簡單」


誰洩台積電2奈米機密?內鬼工程師身分起底 手機拍1000張照全流向日本

 

台積電傳出2奈米製程機密外洩。(圖)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傳出2奈米製程機密洩密案,多名前員工涉嫌在職期間企圖取得2奈米先進製程的機密資訊流出,照片高達上千張,台積電已開除涉案員工,外洩資料流向日本設備巨擘「東京威力科創」(TEL)的一名設備工程師,他曾在台積電系統整合部門任職。

高檢署智慧財產檢察分署5日證實,案件由台積電主動發覺,在例行監控時發現內部檔案接觸異常,至少9名工程師涉案,鎖定陳姓前工程師及吳姓等2名現職員工涉案。7月25日,調查局新竹市調查站、資安工作站與北機站聯手展開行動,陸續傳喚、拘提涉案人,並同步搜索住居所及相關地點。

訊後認為3人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向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聲請3人羈押禁見獲准。

據報導,陳姓前工程師曾任職台積電系統整合部門,離職後進入TEL擔任設備工程師,藉由熟識工程師配合拿手機拍攝螢幕中的機密製程圖,2名吳姓工程師提供了700多張及近300張製程技術照片;還有幾位台積電工程師,也提供拍攝較不具機密性的個位數的製程圖,情節較輕,因此未被聲押。

據日媒《日經亞洲》報導,台積電多名前員工在職期間,涉嫌取得2奈米晶片製程的資訊,台積電察覺「內鬼」後,已開除涉案員工,由於2奈米為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深怕影響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

台積電表示,已對涉案人員「採取嚴格的懲處措施,並已啟動法律程序」。https://tw.news.yahoo.com/AC-211400389.html

 

台積電內鬼案日企被搜股價重挫 業內人士:最後流向「沒那麼簡單」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近日進入多事之秋,除了要對接下來的晶片關稅政策嚴陣以待,還被口頭加碼投資美國,更陷入國安級別的洩密風暴,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次風波牽涉甚廣,目前檯面上的日本企業可能不是最終目的地。

台灣高等檢察署5日表示,智慧財產檢察分署於7月25日至28日陸續傳喚、拘提涉案的被告等6人,經偵查後認定陳男等3名被告涉犯國家安全法,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據傳,檢調也已搜索被告曾在的日本企業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辦公室。

高檢署表示,時任台積電竹科廠2名吳姓工程師,勾結已離職的陳姓前工程師,違法取得屬於國家關鍵秘密技術的2奈米晶片製程技術機密,並洩漏給國外競爭對手,台積電主動發現「內鬼」,隨即將2名吳姓工程師解職。

據了解,陳男原在台積電系統整合部門任職,後轉任外商的設備工程師,陳男2023年底陸續聯絡20廠的2奈米試產部門、研發中心的吳男等多名工程師,謀畫重製、洩漏2奈米製程機密,約定事成後給予報酬或利益。

業內人士表示,因為案件進入司法階段,台積電不能發表看法,但這案件不可能只有檯面上的那家公司涉案,畢竟他們是半導體設備商,並非直接的2奈米競爭對手,可能只是被過個水、影武者的背後還未現身,此事沒這麼簡單,需要擴大調查。

第一時間被提到的涉案人士曾待過的外商企業是東京威力科創,是台積電重要的供應商,東京威力科創6日早盤股價一度重挫超過4%,日本總部也已派遣高層及法務人員進駐台灣並與台積電法務對接,要持續調查外洩資訊的去向與範圍,高檢署也要追查是否有其他人涉案。

因2奈米製程開發難度高,目前僅有台積電、三星、英特爾與日本Rapidus等少數企業仍持續研發,台積電預計今年底前量產2奈米晶片。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在CNBC節目專訪時提到,最快將於下周宣布對半導體及晶片產品的新關稅政策,川普也特別提到台積電對美的投資計畫,將投資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兆元)建設晶圓廠。

但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先前宣布的投資金額,是在美國新增1000億美元,再加上先前承諾過的650億美元,總投資金額為1650億美元。川普此言一出,引發市場譁然,不知是他記錯口誤、還是台積電被迫加碼。

此消息也引發台積電6日早盤股價下跌,台積電回應媒體表示不予置評,且「目前美國投資計畫就是已宣布的1650億美元」。https://tw.news.yahoo.com/AE-033326693.html


影片 : 台積電「內鬼」抓到了! 洩2奈米機密 3工程師羈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