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公寓
陸武漢1.4坪膠囊公寓 上舖吃飯下舖「嗯嗯」
大陸湖北省武漢一名屋主腦筋動得快,將6層樓的房子隔間改造成55間超迷你的「膠囊公寓」,其中最小的房間只有1.4坪,生活起居全在同一個空間內。不時出現上舖室友在吃飯,下舖室友上廁所的奇景,許多網友看完照片後,紛紛驚歎直呼:「不可思議!」
「膠囊公寓」照片在網路曝光短短幾小時,就引來不少歐美國家網友關注,有美國網友稱:「吃、喝、拉、撒、睡全在同一個地方,住房條件太糟糕!」也有人驚訝床舖和廁所竟然只有一步之隔,沒有隔間只能以浴簾或窗簾圍起,生活品質令人直搖頭。
據了解,近來大陸物價高漲但收入仍偏低,許多人為了省下房租開銷,寧願委屈住在價格便宜的「膠囊公寓」內。英國網友看完照片後,雖然忍不住批評環境「太噁心」,卻坦言在房價超高的英國,也有房東經營「膠囊公寓」生意。
▼「膠囊公寓」環境挨批噁心(圖)
▼「膠囊公寓」環境挨批噁心(圖)
膠囊公寓
可躺、可坐、可看電視、上網,一間這樣“五臟俱全”的青年公寓面積卻不到兩平方米。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可躺、可坐、可看電視、上網,一間這樣“五臟俱全”的青年公寓面積卻不到兩平方米。近日,8間“膠囊式”公寓出現在海淀區六郎莊的一棟出租房內,它們的設計者黃日新是一位78歲的老人,他說,設計建造這些公寓不為賺錢,只為找出解決畢業生過渡性住房的辦法。
“膠囊公寓”每間不足兩平方米
這些“膠囊公寓”緊鄰西北四環,在一棟有百餘間出租房的樓房二層。
北京青年報記者日前來到這裡時,黃日新老人和他的家人正在整理新買來的各種廚具。“1米9的人躺在這裡也沒問題,床頭可以當凳子,桌子上擺上筆記本就能上網。”黃日新老人親自躺進裡面,給記者示範。記者看到,一間十來平方米的房間內並排建有3間“膠囊公寓”,每間長2.4米、寬僅0.72米,裡面只容一張單人床,床頭也可當凳子,人坐在床頭,在一個小隔板上上網。房間內有照明燈、電源插頭、電視插口和寬帶口,每個“膠囊”還都裝有防盜門。
黃老去年在報紙上偶然看到日本建造的“膠囊旅館”,便萌發了自己建造的想法。“報紙上一直在報道剛畢業的大學生居住條件很差。”他說,“大學畢業生下班回來需要上網、看書,有的喜歡早睡,有的喜歡熬夜,但那樣擁擠的出租房裡沒有任何隱私可言,我設計的這種公寓強調給人隱私。”
建成月餘仍無人租住
今年年初開始,已經78歲高齡的黃日新老人開始像準備裝修的年輕人一樣逛建材市場,半個月的時間裡他自己坐公交車逛了七八個建材市場,只為找到一種可以防火的墻體。“開始我想把‘膠囊公寓’做成隔音效果好的,但發現許多隔音材料防火性能差。”於是,他捨棄了隔音,而用了防火效果好的纖維混凝土板。前後用了兩個多月、花費近3萬元,黃老建成了8間“膠囊公寓”。現在,這棟小樓裡的一百餘間出租房全部客滿,只有黃老的這些“膠囊公寓”50元一間,“如果嫌貴,20元一間都行。”黃老說,這三間出租房是他每月花650元租的,如果有人想租,他願意賠本租出去。
不為賺錢只為解決年輕人住房
“我不為賺錢,只想找到一種解決剛畢業大學生的過渡房問題,為社會解決點問題。”老人曾是電力工程師,參與過幾十座電站的建設,也曾寫過不少專業著作,從他開始有建“膠囊公寓”的想法,就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對,甚至建好之後還有人給他潑冷水。
“北京人多地少,我覺得我的想法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相信它一定能得到認可。”對於那些潑冷水的人,老人並不介意,“社會接受新鮮事物需要時間,我希望以後這種公寓能被推廣使用,讓年輕人住得更好一些。”此外,老人已經準備好2萬元錢,繼續為這裡的房東付房租,直到有人入住他的“膠囊公寓”。中評社3月30日
“膠囊公寓”每間不足兩平方米
這些“膠囊公寓”緊鄰西北四環,在一棟有百餘間出租房的樓房二層。
北京青年報記者日前來到這裡時,黃日新老人和他的家人正在整理新買來的各種廚具。“1米9的人躺在這裡也沒問題,床頭可以當凳子,桌子上擺上筆記本就能上網。”黃日新老人親自躺進裡面,給記者示範。記者看到,一間十來平方米的房間內並排建有3間“膠囊公寓”,每間長2.4米、寬僅0.72米,裡面只容一張單人床,床頭也可當凳子,人坐在床頭,在一個小隔板上上網。房間內有照明燈、電源插頭、電視插口和寬帶口,每個“膠囊”還都裝有防盜門。
黃老去年在報紙上偶然看到日本建造的“膠囊旅館”,便萌發了自己建造的想法。“報紙上一直在報道剛畢業的大學生居住條件很差。”他說,“大學畢業生下班回來需要上網、看書,有的喜歡早睡,有的喜歡熬夜,但那樣擁擠的出租房裡沒有任何隱私可言,我設計的這種公寓強調給人隱私。”
建成月餘仍無人租住
今年年初開始,已經78歲高齡的黃日新老人開始像準備裝修的年輕人一樣逛建材市場,半個月的時間裡他自己坐公交車逛了七八個建材市場,只為找到一種可以防火的墻體。“開始我想把‘膠囊公寓’做成隔音效果好的,但發現許多隔音材料防火性能差。”於是,他捨棄了隔音,而用了防火效果好的纖維混凝土板。前後用了兩個多月、花費近3萬元,黃老建成了8間“膠囊公寓”。現在,這棟小樓裡的一百餘間出租房全部客滿,只有黃老的這些“膠囊公寓”50元一間,“如果嫌貴,20元一間都行。”黃老說,這三間出租房是他每月花650元租的,如果有人想租,他願意賠本租出去。
不為賺錢只為解決年輕人住房
“我不為賺錢,只想找到一種解決剛畢業大學生的過渡房問題,為社會解決點問題。”老人曾是電力工程師,參與過幾十座電站的建設,也曾寫過不少專業著作,從他開始有建“膠囊公寓”的想法,就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對,甚至建好之後還有人給他潑冷水。
“北京人多地少,我覺得我的想法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相信它一定能得到認可。”對於那些潑冷水的人,老人並不介意,“社會接受新鮮事物需要時間,我希望以後這種公寓能被推廣使用,讓年輕人住得更好一些。”此外,老人已經準備好2萬元錢,繼續為這裡的房東付房租,直到有人入住他的“膠囊公寓”。中評社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