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脑中风有逐渐年轻化趋势,需要更多人懂得调整生活型态,以预防重于治疗来看待脑中风。
脑中风有两种,一是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中风),约占17%,另种是头颅内或颈部的血管阻塞不通,造成缺血性中风,约占83%。
小中风的症状和脑中风一样,只是持续的时间长短和严重的程度不同。小中风的症状比较轻微,大多只持续5~20分钟,而且会在24小时内恢复。超过24小时就称为中风。
1.手脚或脸部突然发麻或无力,尤其是身体的单侧;
2.突然感到困惑,口齿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模糊;
4.突然举步困难,觉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协调;
5.突然不明原因的头痛欲裂。
小中风的症状持续时间虽短,仍可能使部份脑细胞因供血受阻而坏死,造成脑部的部份功能永久受损。这种伤害有时很微细,不明显,患者本身可能不会察觉,必须经过专家仔细检查才能确定。
除了验血和量血压等一般检查项目以外,心脏超音波和颈动脉超音波是诊断小中风的重要依据,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可以做磁振脑血管造影。
小中风发作后恢复,并不表示危险性消失,如不实时接受妥善诊疗,可能会增加脑中风、心脏病发和死亡的危险性,因此国内有专家称小中风为「隐形杀手」。
小中风发作后的第一个月到第一年内要特别注意。据统计,一成小中风病患在发作后一年内出现严重脑中风;三成在五年内严重脑中风。
台北荣总心脏科陈肇文医师进一步指出,发生脑中风时,合并其它心脏血管或周边动脉问题的机率达60~70%;而当周边动脉有问题时,心脏血管或脑血管出问题的机率达三分之二。
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江森博士认为,小中风来者不善,却容易被基层医疗忽略。他因此呼吁,发生小中风时,「要立刻直接去最近的急诊室就医」,以掌握时间,彻底的检查和诊疗。
已愈来愈多专家反对将小中风和脑中风分开。胡汉华医师说,「其实小中风发作和心脏病发一样紧急,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不赞成区分小中风和脑中风这种沿袭传统的做法。
德国神经学家米尔一发现病人是小中风,就立即安排住院,他研究发现,将两者区隔开来容易引起误导,造成小中风病人心态上疏忽,复原状况反而不如脑中风病人。
而有高血压病史、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则是2.5倍。
所以林慧娟也主张,有需要倡导民众一发作立即就医。并且医生应改变观念,「不要只观察病人几小时、照张断层就好了,应是住院观察、积极安排穿颅超音波与核磁共振等检查。」
胡汉华医师表示,台湾在建立中风紧急医疗结构上,仍在起步阶段。他也呼吁,「不论小中风症状持续多久,都应该立刻去急诊,并且留院一、两天密切观察和诊疗」,预防小中风复发或病情持续恶化,因为前二天机率最大。
留院期间的检查项目包括临床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超音波检查、心脏方面的检查及实验室的检查,以找出中风的原因及危险因子,以便对症下药。
.男性小中风的机率约是女性的1.3~1.5倍。
.年龄愈大,小中风机率愈高。
.气候愈冷的地方,如西伯利亚和哈尔滨等地,小中风发作的机率愈高。
.其它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胆固醇过高、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抽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自体免疫疾病合并抗磷脂症候群。
除了饮食要清淡少盐,控制热量及多运动,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肪等危险因子外,平日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也是预防小中风的要诀。
◎每天吃一份蔬果,能使妇女中风机率减少7%,男性中风机率减少4%,根据美国1999年发表两项大规模的长期研究显示。
◎平日应注意摄取富含钾、叶酸、抗氧化物和钙的食物,及含丰富可溶性纤维的燕麦和豆类等。钙能减少妇女的中风机率。
◎味噌、豆腐和豆奶等黄豆制品能降低体内坏胆固醇,提高好胆固醇的含量。
◎每周应食用2~4份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和鲭鱼等。
◎平日服用含叶酸和维他命B6、B12的综合维他命。
以下10题是非题,测验你的小中风警觉性:
1.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模糊或看不见。
2.突然觉得胸口疼痛。
3.单侧的手脚或脸部突然发麻或软弱无力。
4.小中风可能造成死亡。
5.突然觉得困惑,话说不清楚,或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6.突然举步困难。
7.小中风的症状通常持续超过一天。
8.突然昏眩,失去平衡或协调感。
9.突然头痛欲裂。
10.发作时,不要大惊小怪,立刻躺下来休息就好。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5108